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天然地继承了家族的“医德仁心”;他又是一名人民警察,带着“为民初心”扎根小镇社区。
因为从小向往警营,他决心披上警装,却凭借治病救人的本领,成为了群众口口相传的公益“警医”,“90后”社区民警林建激荡起白与蓝的碰撞,为沿海村落铺就了一条警民同行的“健康之路”。
本期【警察故事】就带你走近这位社区公益“警医”——林建

林建,福建省莆田市公安局江口边防派出所社区民警,国家三级技能保障按摩师、高级理疗针灸师,因中医特长入选国家教育人才库。入伍并参加公安工作9年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5次,多次圆满完成由公安部、省公安厅等牵头的医疗保障任务。
派出所里的警力生产机
林建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的一户中医世家,从小就接受着家庭独特环境的熏陶,凭借自身的专注和勤奋,他也练就了一手治病救人的本领。
可从小对警察职业的向往,让他选择踏上不同的人生路。2015年9月,在军营摸爬滚打数年的他,如愿考入了武警指挥学校,随后被分配到莆田市公安局江口边防派出所,成为一名基层社区民警。
“行医”“从警”,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职业特性交融下,他渐渐养成了一股举重若轻的气质。他虽不善言语,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有伤病的地方,就是‘战场’”。诚然,他也是这么做的。

林建在省运会上承担队医工作
2018年10月,在宁德市举办的第十六届省运会上,林建作为队医,负责保障省公安前卫代表团篮球队、游泳队、羽毛球队、气排球队。
运动员在集训比赛期间,常因肌肉拉伤或膝关节积液影响比赛发挥。林建把运动场当作自己的“战场”,背着几十斤重的保障用品,往返穿梭于宁德、霞浦、寿宁等各地代表队之间,挨个为队员理疗、治疗。
篮球半决赛医疗保障中,主力队员黄海阳因被对方球员绊倒导致左脚严重充血,被迫下场休息。眼看比分就要被对手赶超,教练急得给林建下了死命令:“海阳的脚很重要,务必给治疗好,保证他能上场比赛!”林建顶住巨大压力开展应急治疗,帮助其以最快速度返回赛场,最终,篮球队挺进决赛并最终摘得桂冠。
事后,教练激动地对林建竖起大拇指:“我就知道你行,你就是大伙儿坚强的后盾!”

战伤救护
今年7月份,所里有两位民警因长期熬夜执勤办案,身体不堪重负,积劳成疾导致的风湿和偏头痛症状复发。林建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了解详细病症,并制定了稳妥的治疗方案,在随后的一个月内,他坚持“对症治病”,通过艾灸、拔罐等传统理疗方法为二人治疗,缓解了病痛,使他们得以重新投入到繁重的公安工作中。
所领导对林建的“拿手本事”抱有充分的信心,不禁开玩笑地对他说“有你在,你就是咱们所里的警力生产机”。
能免费治病的社区民警
在偏僻的村落,细心的群众经常会看到一道穿梭在大街小巷、拎着医疗箱、背着医疗包的蓝色身影——“林警医”又下乡去免费为群众治病了。
现在,“义诊”已经成为林建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们见到这位公益“警医”,也都会主动邀请他进家门喝杯热水,拉拉家常。
可就在一年前,这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社区民警,却因不熟悉方言、不了解习俗,遭遇入户走访常吃闭门羹、纠纷调解也难以平复矛盾等窘境。面对自己的“不合格”,他决心发挥自身特长,做出改变。

莆田市江口镇是福建著名侨乡,留守老人、儿童较多。在日常走访过程中,林建发现辖区有部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健康状况较差,他就将这些名单记录在案。节假日,他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到这些人家中,询问了解身体状况,为他们提供免费医疗。
有一回,林建走访到一户居民家中时,发现一位孤寡老人发出呻吟,他即刻紧急施救,并帮助联系了其在国外的家属赶回国照看老人。
“听说新到的社区民警会看病呀,前一阵子他多次为邻居家的贫困老人做针灸治疗,痛了半辈子的风湿竟然好了很多!”
慢慢地,辖区群众渐渐认识并接受了这位能看病救人、免费诊疗的新民警。

每逢新春佳节,林建都会提前谋划,联合辖区爱心人士,带着社会的真情善意,走访慰问辖区低保户、贫困老党员、优抚对象、“五保”老人等,把每一份慰问品送到他们手中,带去温暖和关爱。“林建日常工作十分繁重,但还是经常抽空来替咱们老百姓排忧解难,乡里乡亲们都万分感激他。”镇上居民李富贵发自肺腑地感叹道。
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年轻的“警医”,林建在社区工作中,自费购买了拨火罐、艾条、银针等医疗器械,为辖区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和悉心的帮助,得到了大家打心底的认可。
同事们打趣道:“林建,看你都不用当警察了,做医生就能赚钱呀!”
林建不禁莞尔:“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人;警察,走的是亲,访的是情。我能融合本职工作,用所学到的技能不断解决百姓的“痛点”,这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我想我这辈子就是要把这条路走好,有益于人,无愧于心!”
群众最可靠的“保护神”
“当我们走进老百姓的心里,社区警务工作就做好了一半。”
他将自身社区工作经验总结提炼后,推出了“社区警医”新模式:通过社区走访倾听群众心声,了解辖区民意民情;此外,为特殊群众提供医疗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了警民关系。

一次走访中,林建听村里一位接受过他治疗的大爷说,他见到了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再回头瞧见村里边的监控不够多,心里没安全感。
经过实地走访测算,林建发现确实有必要再增加几个探头,形成主干道监控全覆盖。回所里之后,他立即汇报了这事,并得到了镇上的支持。“走动的多了,也就熟悉了,就可以听到群众最真切的想法。”林建如是说。
今年以来,以争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契机,林建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经验”,充分结合辖区实际,提出了“家庭式互通信息、零距离服务群众、多元化解决矛盾”的警民社区治理新思路——通过灵活变换调解现场、动员多方参与,彻底解决了各类隐患。大到顽疾性、历史性矛盾,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都能在第一时间知晓、妥处,确保辖区安宁。
前一阵子,两户邻居因宅基地归属发生矛盾纠纷,前后调解了一星期都没见成效。林建得知并汇报所领导后,邀请驻地司法所、法庭工作人员一同参与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其实,当我们两家人见到林警官出面,在心里已经准备各退一步了!随后他还请来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到场主持,多方言明利害关系,没一会儿事情就解决了。”曾因邻里纠纷接受过林建调解的关友清坦言。
从医之途,注定见惯伤痛;从警之路,必然历经险阻。林建怀揣着赤诚为民的本心,收拾好湛蓝衣装,背上洁白行囊,再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无悔光荣的公安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