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为本”深受期待 “从优待警”广受支持

《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相关改革方案近日经中央审议通过,即将印发实施。此前,“公安改革”的命题已经受到公众的关注,因此相关报道一出,马上在媒体和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好评。中国警察网舆情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月16日20时30分,仅百度收录的相关条目就已达到1630万条,各大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搜狐、腾讯、网易、新浪等,不仅普遍转载新华网报道,更从不同角度切入做出独家采访与报道。一些媒体发表评论,对此次公安改革给予高度评价和深入解读。
数据显示,网民参与讨论热情高涨,如腾讯时政新闻版单篇报道网民留言最高已达14668条,搜狐时事版块单篇报道就有14005条网民评论互动。这些数据仍在不断增长。
公众普遍感受到中央对公安改革的重视与决心
媒体较为全面系统地报道了此次深化公安改革的总体目标、七个方面主要任务及在三方面的聚焦,公众普遍认为这体现了中央对公安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公安队伍建设的关心及此次改革的决心。
正如一位腾讯网网民留言所说,“我所关心的内容几乎都有了,而且是中央审议通过的”,网民普遍认为此次改革全面、力度大,“看来是要动真格的了”;一位网易网民认为,这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安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了”。另一位网易网民留言表示:“此项改革必将进一步推动公安发展和社会平安,绝对支持!”
南方都市报社论认为:《意见》中“缩小建设工程消防审批范围”属于放权,“明确公安机关与机动车检验机构、驾校等经济实体脱钩”是对本部门的利益动刀,“建立健全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制度,建立冤假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则是直面沉疴。如此种种表明,这的确是一次全面系统的改革,也是一次综合配套的改革,更是一次触及根本的改革。
群众对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十分期待
在梳理网民意见的过程中,中国警察网舆情中心发现,网民对“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的部分格外抱有期待。许多网民留言询问“是不是以后办护照、考驾照就不用跑那么远了”、“出国是不是不用去市里办证了”,觉得“身份证到期可以异地办理最好不过了”;有网民表示“我期待的是异地车检”、“就应该跨省审车”;还有网民说“暂住证什么的该取消了,改得好”、“以人为本才是好制度”。
媒体也更多地聚焦此次改革中与日常生活关系更为紧密的部分,如新浪微博@人民网制作的《一张图告诉你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十大惠民利民新举措》,@央视新闻制作的《公安改革,哪些与你有关?》。
新京报社论认为,方案获得舆论积极反响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许多亮点,如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户口迁移网上流转核验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制度等,都是和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为民服务”的改革让大家办事更方便,成本更低,不必再来回折腾,自然受到欢迎。
“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获得网民大力点赞
此次公安改革中,进一步规范公安执法行为、保证严格公正执法等相关内容赢得网民普遍点赞。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接受采访时称,这次改革“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和可能影响执法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从完善执法办案制度、执法司法衔接机制、执法责任制和人权保障制度4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确保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朝着建设法治公安的目标前进。”对此,许多网民称赞“大快人心”,“建设法治公安,让百姓很欣慰”,相信一定会减少“公报私仇”、“冤假错案”等情况。
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结合获网民认可、支持
中国警察网舆情中心还发现,网民对“建立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持认可、支持态度。
许多网民表示,公安工作不仅辛苦而且很有风险,建立符合警察职业特点的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是应有之义。不少网民留言称,“警察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群体,待遇应该与付出一致”,“依法维护执法权威值得关注”,“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有媒体高度评价此次改革称:“惠民惠警,警民关系将从此刷新,从改革中受益最大的则是期待安全、和谐的整个社会。”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