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守法和守法没有区别,不需要付出应有代价之时,法律也就失去了权威和尊严,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到不守法的行列中去,当前良好的治安秩序、有序的公共环境就会荡然无存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3月19日,警民痛别上海交警茆盛泉的场景,令人心碎。茆盛泉在纠处一起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时,被不服从指挥的司机孙某驾车拖行致头部重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年仅32岁。
这几天,微信朋友圈里、微博上,人们仍被这个80后交警茆盛泉的事迹感动着。面对宝马轿车的“任性”,他不妥协、不退让,用一个人民警察对交通违法行为应有的“零容忍”态度,践行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而他,因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保障百姓安居乐业、维护有序的社会秩序,人民警察是和平年代流血牺牲最多的一个群体。据《人民公安报》报道,2014年,全国有393名民警牺牲、5624名民警负伤,而这一数据比2013年的298名人民警察因公牺牲多出近百人。
对茆盛泉的牺牲,有人问:“为何他要如此执著?不管不就可以躲过一劫了吗?”的确,“不管”可能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如果这次“不管”,下次也“不管”,这次对张三“见违不纠”,下次对李四“见违不纠”,人人如此,规则将不再是规则,法律将不再是法律,交通秩序必然会混乱不堪,进而危及无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为,当不守法和守法没有区别,不需要付出应有代价之时,法律也就失去了权威和尊严,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到不守法的行列中去,当前良好的治安秩序、有序的公共环境就会荡然无存。茆盛泉严格执法、“见违必纠”,他用生命捍卫的不仅是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更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英雄已逝,可敬可佩。英雄的鲜血不能白流,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不再有人因为这种“任性的违法”而流血牺牲?有两点很重要,那就是:法律必须要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人们应有严格遵守规则的意识。
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构建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法律支撑。民警是一支执法队伍,民警的执法权威就代表了法律的权威。然而,当前袭警事件频发,一些人对民警的执法权威非但没有应有的敬畏,反而叫嚣着“打的就是警察”。来自公安部的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全国已经查处的袭警侵警案件年均递增1000起以上,受侵害民警人数从2010年的7200多人上升到2013年的12300多人。这些苍白的数据告诉我们,民警的执法权威亟待有效保障,也必须得到应有保障。
明知是违反交通法律法规,但面对交警茆盛泉的劝阻和纠违,宝马轿车司机不仅不服从指挥,反而用一个急速的“左转”来予以回应,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违法者对法律法规的漠视和对民警执法权威的藐视。违法者必将会受到法律的应有惩处。但是,该拿什么来维护法律的尊严、民警的执法权威?两会代表委员建议的设立袭警罪或许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但愿茆盛泉的牺牲,能够唤醒全社会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对民警执法权威的敬重和遵从,让英雄的鲜血不白流。
交通安全不是句空话,而是人人有责的大事。我们有享受有序交通的权利,也有遵守交通规则的义务。茆盛泉的牺牲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希望通过这场大讨论,人们能够自觉提升规则意识和文明意识,使“遵规守矩”成为个人行为习惯,为全社会交通秩序的文明、规范和安全,为构建良好治安秩序与和谐社会环境作出个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