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晚龄篆刻作品。

陈晚龄书法作品。
【人物简介】
陈晚龄 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政治处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篆刻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交流展”、“中日书法交流展”等展览;并荣获第三届全国公安系统“卫士之光”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三等奖等奖项。
缘起:自小苦练,受“字”熏染
陈晚龄天生与“字”有缘。
这里的“字”包括书法和篆刻。谈到它们,陈晚龄可以随时随地兴奋起来,虽然他穿着一身警服,但书法篆刻是不挑职业的。
陈晚龄写字是有家学渊源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家乡公认的书法好手。从小陈晚龄就在父亲的督促下开始练习了,到他小学时,弄堂里都知道陈晚龄的字写得好了。学校的毛笔字课,是陈晚龄读书时的幸福时刻。老师讲执笔、运笔和坐姿,陈晚龄听得入神,练得认真,作业常常受到表扬,不久便获得全校书法比赛优胜奖。而他也因为字写得好,无论是在校还是毕业后下乡期间,黑板报、宣传栏总是承包给他的任务。
缘交:走进警营,让“字”勃发
1981年,陈晚龄考取了上海市第一届书法篆刻进修班,得到了一批书法名师的指导,陈晚龄的书法、篆刻技艺突飞猛进。
1985年初,上海市公安局面向社会招聘民警。一天,社区户籍警老张对当时还是一名电厂工人的陈晚龄说:“小陈,你应该去报考公安局。”当警察是不错,很威武,可自己不会擒拿格斗,特长不过是写字,当警察可能吗?陈晚龄心想。“社会上不少人认为警察没什么文化,只晓得冲冲杀杀,这其实是误会。警察队伍需要你这样的人。”老张的说法让陈晚龄心动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报了名,通过文化考试、政审、面试再体检,陈晚龄就此穿上了警服,像老张那样干起了户籍警。
1986年,刚进公安一年的陈晚龄参加“上海公安首届书法、美术、摄影大展”,作品荣获篆刻类一等奖。这个一等奖,让陈晚龄在上海公安文化圈子里有了点小小的名气,收获了不少的鼓励和认可。1989年3月,他成了书法家洪丕谟的第30个弟子。从此,陈晚龄沐浴在古今碑帖的滋养浇灌之中。以前他主攻欧阳询,为了在圆转和灵动中增添劲道和力度,他尝试着把魏碑的风骨融入其中,书艺大长。那正是陈晚龄“吸氧”的好时光,他在书法和篆刻的海洋中获得充足的养料,滋润丰沛。他学篆刻,在得到大师指点后,从汉印入手,广取秦汉,融汇诸家。他又像着魔一般,但凡有一点空闲,他就钻研,每天多则六方,少则两方,最少一方,就像一日三餐那样,从不懈怠。一段时间后果然进步不小。
缘深:文化育警,随“字”致远
担任分局政治处副主任以后,工作占去了陈晚龄更多的时间,但是再忙,写字和篆刻这两件事是须臾不能忘记的,已经成为他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
在政治处工作这些年来,陈晚龄看到民警犯错就很难过,他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健康的爱好和兴趣,时间不知道怎么用,朋友不知道怎么交,一空下来只知道应酬,“无事”就必然“生非”。所以,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到一个爱好,比如练字,就可以静心,就可以祛除工作的辛劳烦躁,当然也可以品尝追求艺术的喜悦……如此多的“可以”,何乐不为呢?也因此,陈晚龄在自己的职责之内,尽可能地为民警创造“文化育警”的条件,让民警的业余时间被更多高雅的追求所填补,并以此找到精神世界的另一种精彩。
时间和进取心令陈晚龄日益成长、成熟。他的作品也愈加苍浑秀润,清隽灵逸,先后入选多个全国性的展览,并多次获得奖项。
书法、篆刻皆为“字”的艺术,与“字”结缘的陈晚龄,为“字”而累,尝“字”之苦,享“字”之喜,得“字”所乐。这辈子,他与“字”是脱不了干系了。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