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记者 刘佳佳)近日,作家须一瓜的最新小说《双眼台风》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法治新闻记者出身的须一瓜,再一次选择了她最熟悉的“涉案”题材。
2015年,一部由须一瓜长篇小说作品《太阳黑子》改编的电影《烈日灼心》,因为高票房与不错的口碑受到公众关注。这一次,她取材生活,创作了一部围绕一起陈年旧案的追查过程,而展开对于人性探索与思考的作品。
“双眼台风”暗示了两种势力的对抗。“这书名是我同事起的,他是个专栏作家。双眼台风就是超强台风,有我想要的:摇晃、摧毁、冲刷、涤荡、重建。”须一瓜这样解释这本书名字的由来。
须一瓜
小说是作家自己的真实
不同于许多作家在任何场合都可以侃侃而谈,仅是在线上做访问,须一瓜一开始仍然表现了她的羞涩和不适应,她说自己“怕生”“怕摆场子”。但随着记者问题的不断深入,她也慢慢进入了状态,放松地聊起了她的写作生活。
多年的政法记者身份给须一瓜的另一个身份——“作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虽然有很多亲历的精彩素材我早已忘记。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一定得到了不仅仅是那些物质性的、鼠标点击可取的新闻肉身。”须一瓜说。
因为接触过许多案件,她看见过不同类型的判决书,在她眼中“每个判决书都是人生的剪影”。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她深刻地认识到:当人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越深,就会越感觉到判决书的那种法律线条的简单。它没有办法去描述一个人的一生甚至是片段。但在文学作品、在小说里,思想的空间就大了。虽然在记者工作中也会经常写一些深度报道,但是“新闻是外界的真实,而小说,是作家自己的真实”。
人心都有趋光性
在《双眼台风》中,须一瓜创作了一个执着追求公平正义,眼里容不下一点沙子的“执拗”的警察形象——傅里安。而这个角色在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有一个原型。
因为职业的原因,须一瓜对警察比一般人更多了一些信任感,很多警察都曾给她不少善的瞬间。须一瓜认为,像“傅里安”这样的人,谁和他相遇,谁就会获得对社会的多一点的信任感。在这个作品中,她把人心至善的绿灯排成了行,不管是很好的人,和不太好的人,或者其实有点差的人,最终都在大是大非面前,选择了为善行亮起绿灯。这部作品融入了她的人生理想和追求。须一瓜说:“人心就跟小昆虫一样,都有趋光性。不要忽略我们心目中的恶,也不要低估我们心中的善。”
文学与影视应保持各自的艺品尊严
近些年来,刘震云、严歌苓等作家不但小说作品屡被改编搬上银幕,甚至亲自担纲编剧、出演角色,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频频“触电”影视圈。而须一瓜虽然已经有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她依然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个圈子的陌生感。
因为平时看的电影比较少,须一瓜对于电影明星也知之甚少。经常被问到自己创作的某个人物希望谁来出演,须一瓜都无法回答。在她看来,演员好不好、像不像、对不对,都不是作者能操心的事,她只能更关注自己领域范畴内的。而作家“触电”影视圈, 那个“电”网则很像粘苍蝇的纸,很多作家在那里飞过的时候,可能会因为美味停下来,或许就再也飞不动了。但也有一些作家,超低空飞过,经过以后继续飞往更远的目标。须一瓜说:“这样的触电,你不能简单说它是好或是坏,就看各自的缘分吧。影视与小说,保持各自的艺品尊严就好。”
写作是“靠天吃饭” 很多写作都是路过
屡次被问到下一个作品计划,须一瓜都表达了自己对于作家这个身份的“宿命感”。她认为写作是“靠天吃饭”,作家一辈子会写几本书应该是注定的。
新作《双眼台风》其实是个计划外的产物,一次与朋友聚会的闲聊成就了这个作品。原本只打算写个中篇小说,却在不知不觉中越陷越深,一不小心就投入了两年多的时间。许多读者评价这部作品情节紧凑、笔锋利落,一口气就读完了。虽然好评不断,须一瓜仍旧不认为这是她最满意的作品:“写作这么多年了,我最满意的作品,总是正在进行的那一部。而所有的作品一旦发表,或者一段时间后,往往我已经不能再回首,甚至有点难堪。”
在须一瓜看来,一部又一部作品都只是为了远方的一个目标不停地路过。正如她在书中《后记》里写到的:很多写作都是路过,所有路过都是为了最后的抵达。
责任编辑: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