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他更是一个历史现象,不用说还是艺术史上取之不竭的课题。打开这部画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艺术家浩瀚的作品,通过作品背后若隐若现的生平以及众多未解之谜,我们渐渐拨开迷雾,走近这位文艺复兴的巨人。
走近巨人达•芬奇,是不容易的。他一生留下了众多的绘画作品与文字创作,这些不同形式的作品,在将我们带回到古代的同时,也让我们不断发现他的现代性与超越性。
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天才,画家是达•芬奇的第一个也是更适合的身份。与绘画相比,写作是具象的,而画笔表达的则是无尽的想象。“他不仅是医生,也不仅是哲学家,这些都只是他的一个侧面,他更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彻底的画家。”也许这句话,正是同时代人对他的最精确的定义。而弗洛伊德更是指出,达•芬奇“在众人仍在沉睡的黑夜里,过早地醒来了”。尼采则在达•芬奇身上读出了“不受教条拘束的自由的观念”,他更进一步认为,“也许达•芬奇是唯一一个有着超越基督教视野的人。他认识东方,有着对内心与外部世界的把握,在这个文艺复兴的伟人身上有一些超越那个时代的欧洲的精神”。
近几十年来,以达•芬奇理想博物馆为代表,对于达•芬奇的研究正在朝着跨学科的领域不断深入,一个更加立体而多面的文艺复兴天才,正不断走出历史的卷帙,展现其卓越的现实意义。作为一个科学艺术家,达•芬奇对于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应运而生的巨人,他注定在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与时代相遇,并注定以其天才的创造,改变这个世界,发现自然与生命的秘密。
编辑推荐:
走出中世纪的欧洲在十四、十五世纪进入了文艺复兴,迎来了人的解放与社会的发展。意大利,这个欧洲的花园也迎来了亚平宁半岛最为群星璀璨的时期。其中,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无疑是那个时代最闪耀的群星。此次意大利 Scripta Maneant 出版社(文存出版社)选取了文艺复兴三巨人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书,希望通过这套书的出版,继续将意大利高端艺术精华带给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正因如此,北京传世文化发展中心历时三载,以重资购得《文艺复兴三杰》大中华区中文版权,并与东方出版社联合出版,才得以将这三巨人的作品与中国读者见面。
达•芬奇的天才无疑是自由而不受拘束的。究其一生,这位巨匠自由穿梭于众多领域,是各种学科中的天才。他的成就超越了那个时代,并给其身后数百年自然与人文学科的发展留下不竭的灵感源泉。
拉斐尔对于美的理解与表达是独一无二的。这位天才的意大利人向后人展示的,是一颗为艺术而生的灵魂如何淬取并提炼出最精致的美。这部画册以其宏大巨制,尽微尽至地传递出这位“画圣”细腻的情感。其中收录了拉斐尔的所有代表作,包括画作、草稿,还有雕塑、建筑以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开朗基罗的天才在雕塑、建筑、绘画中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他的作品昭示着文艺复兴与古代文化的关系,体现出造型艺术与诗歌、哲学的联系,启发了其后数百年、直至近现代的众多艺术形式。
在这个天才巍巍高山般的成就面前,无数后人除了惊愕,仍在苦心孤诣地想要探寻这几位伟大艺术家作品背后的秘密。他们在五百年前的作品无疑在今天仍然让众多追求完美的缪斯的门徒如痴如醉。
这套书的出版凝聚了各方的心血,值得一提的是张祖英先生从始至终给予的无私帮助,从立项到版式、从调色到印刷,他都亲力亲为,给这套书提供了品质保障;还有靳尚谊、詹建俊、邵大箴、钟涵等诸先生为本书的出版给予建议和指导;还有美术杂志主编尚辉先生、北京文史馆研究员杨良志先生,还有诸多朋友的帮助,在此一并鸣谢。
本次展览还要感谢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大都美术馆、雅昌文化集团、六百里猴魁茶等单位给予的大力支持!
《文艺复兴三杰》中文版的出版,让我们每一个见证了这套书问世的人都相信,对艺术的探索和它本身带给我们的愉悦都是永无止尽的。
此书从全球近百家博物馆、收藏家及相关机构挖掘整理了米开朗基罗的全部代表作,包括画作、手稿、草图、素描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所有图片系原作原拍,高清印刷。画册还附由全球最棒的文艺复兴专家撰写的关于米开朗基罗其人其作的艺术论述文章。
在其众多伟大的杰作中,米开朗基罗始终将大自然排除在自己艺术的殿堂之外,他的创作充满生动的人体形象,尤其是裸体的男子形象。当时的人文主义者认为,最好的艺术材料正是人体,人体蕴含着一切的美,诗人们只为人的热情歌唱,而雕塑家所创作的,自然也应该是从大理石中释放出的、在肌肉动作下隐藏着自我心灵的力量。从《大卫》到《摩西》,从《创世纪》到《末日审判》,米开朗基罗孜孜以求的,无不是通过人体的刻画,来探索通往艺术巅峰之路。上帝创造人类以前,创造了这个有形的物质世界,而在西斯廷穹顶壁画中,花草树木是没有地位的,上帝、人类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位置。在穹顶的构架中,人体的线条纵横交错,众多具有雕塑美感的人体汇聚成了人的海洋,他们错落有致,在变化中仍然保持着统一的风格,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神圣的宗教气氛。在西斯廷礼拜堂中,米开朗基罗揭示了一个对中世纪来说具有深远意义的论题—除了人体之外,并不存在其他形式的美。这无疑是对文艺复兴“人的觉醒”最为深刻、直接的诠释。
然而在讴歌人的力量的同时,米开朗基罗又是宗教的。从他不同时期的三尊《圣母哀悼基督》风格的变迁来看,到了晚年的《隆达尼尼的圣母哀悼基督》,古典艺术的优美与典雅已经荡然无存,这尊未完成的作品传递出的是纯粹柏拉图式的内在理念,在大理石中蕴藏着的形象,就像是遭到囚禁的奴隶,而创作的过程,既是解放被困在岩石中的形象,更是实现被束缚在肉体内的不羁的灵魂。在晚年米开朗基罗看来,物质的肉体拖累了灵魂,使之无法与上帝结合,作为艺术家,美的根源不在物质上,而在上帝的神性中。与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家相比,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基督教悲观主义果子的滋味,他内心的痛苦是艺术上深邃的表现力的源泉,这种深度来自信仰,来自对艺术、对未知和灵魂等永恒命题的关注。
“全知全能”的拉斐尔,这位生命如流星般的艺术家获得了世代和后人给予的闻名遐迩的美誉,他不仅是无所不能的画家,更是“人类的诗人”。
本书以其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画家无与伦比的才华,用了十三章的篇幅,通过对拉斐尔生平中较为有争议的几个片段、他与委托人之间的关系、创作背景、作品是否与人合作等方面,为我们详尽地展示了拉斐尔艺术创作的独特道路。
在本书的附录中,我们希望发掘出拉斐尔作品的现实性和现代意义,尤其是对20世纪的先锋艺术以及当代艺术的影响—在讨论现当代艺术的时候,五百年前的这位乌尔比诺的年轻人,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
另外,本书也尽力通过相当篇幅的艺术评论的文字,力图还原拉斐尔在艺术创作中的心理状态、时空背景以及历史影响。
在《达•芬奇》这部画册中,达•芬奇向后人展示了一个全能的文艺复兴天才是如何在不同学科、各个领域施展令人惊异的才华,而在《拉斐尔》中,我们在一个细腻的艺术生命中,感知到了理念的交融、形体的碰撞、思想的交织与对照。不论是达•芬奇,还是拉斐尔,他们都以自己的天才创造,走在了自己所处的时代的前面,甚至,走在了艺术和文明的前端。
与米开朗基罗式的创作激情相比,拉斐尔传递的哲学与宗教命题少了些悲剧性的冲突,而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和谐。斯特里纳迪将这种和谐描述为“现代性与永恒性”。拉斐尔在面对古代艺术时,在对其调和的基础之上,不断对其进行继承与创新,他歌颂古代艺术的辉煌,却并不止步于此,其作品传递出的,是命运的力量、理想的魅力,更是一种灵性的感召。
在这部画册中,诸如《雅典学院》等巨作都是首次以较大的清晰度面世,相信在这些作品面前,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唤醒自己内心的拉斐尔,并感受来自文艺复兴的、永不褪色的美的感知与体验。
拉斐尔只活了37岁,便英年早逝。在二十年短暂的创作生命中,拉斐尔画笔下完美的造型、祥和的场景和柔和的色彩背后,是人所能希冀的最高形式的艺术的、理想的美,而这种美直到五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感召着倾心于艺术的我们,并愿意将这样美的旅程,随着打开这本画册,在我们的时代还原、铺陈开来。
责任编辑: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