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认真且努力却不断栽跟头的人,往往从小就很顺从,从来没有出于自己的意志做过什么。
顺从本身并不是坏事,对什么顺从才是问题所在。如果在一个病态的集体中顺从,这个人自己也会变得病态。
大多数情况下,当你发现自己处于一个病态的集体时,往往已为时过晚。
他们被强迫成为与真实的自己不同的人,即忘记了自己真实的一面,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个未曾振奋起来的神经症患者。
所谓“做真实的自己”是怎么一回事?
即不做“疑似自己”。也就是说要具备以下两点:
1. 自我认同感很强。
2. 有成长欲求。
以“疑似自己”活着的人,往往会有实际存在的欲求不满。
这种人即使获得了社会性成果,仍免不了绝望,即弗兰克尔所说的“成功与绝望”。
“由未被满足的欲求滋生的愿望”,与希望获得幸福的愿望互相矛盾。于是不得不抓住不幸不放。也就是说,“由未被满足的欲求滋生的愿望”处于优势。
不成熟会囚禁住你的未来。
比如,为了满足“由未被满足的欲求滋生的愿望”,有人会拼命找优越感。
所谓“勇气”,就是彻底断掉“由未被满足的欲求滋生的愿望”,并振奋起来,选择成长欲求。
基于这些事实,弗兰克尔非常重视“断念”这一行为。只有经历了“断念”的绝望,新世界的大门才会向你敞开。
对对象丧失的悲哀过程的“断念”,才是被弗兰克尔所说的“苦恼能力”。从绝望中苏醒过来,才能获得崭新的人生。
勇气,就是在成长欲求和退行欲求的纠葛中,选择追随成长欲求。
正如马斯洛所说,成长伴随着“苦恼和悲哀、不幸和混乱”。
有一个说法叫“生之苦”,这就是成长之苦。并且,这里伴随着“苦恼和悲哀,不幸和混乱”。
勇气,就是在生产性构造和非生产性构造的纠葛中,选择了生产性构造的态度。生产性构造与非生产性构造,是弗洛姆的说法。
要想成长,必须区分开现实之苦与神经症式之苦。
常见的是,明明是神经症式之苦,却有人把它当作现实之苦。
如今,很多人偷换了自己所陷之苦的原因。因为这样做眼下会很轻松。明明是自己心理有问题而痛苦不堪,却把它当作了现实之苦,偷换了痛苦的原因。
无法从不幸中脱离出来的人,是因为他的努力不是生产性努力。
出于自卑感的努力,以及为了寻求优越感的努力,全都是无效的努力,是导致人们不幸的努力。
在成长欲求和退行欲求的纠葛中,本人并不打算追随退行欲求。
然而可怕的是,退行欲求会改头换面后出现。
比如,以哭惨的形式出现。正如酒精依赖症的人离了酒精就活不下去一样,有的人不夸大自己的悲惨就活不下去。也可能会以弗洛姆所说的神经症式非利己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我看来,就是自我执着的非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有时候会假扮成非利己主义出现。施虐狂有时会高举爱的旗帜出现。
就一般表现而言,退行欲求有时会假扮成成长欲求出现。
这种情况下,只能苦恼不堪,问题永远都得不到解决。
在成长的后期阶段,人类本质上是孤独的,能够依靠的唯有自己。
选自《与内心的冲突和解》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