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本书紧扣时代主题,从新时代改革的历史方位、政治保障、价值遵循、具体部署、思维方法等方面出发,对必须进行的新一轮改革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释。其论述严谨、清晰,分析深刻、到位、多有新意,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高质量的政治理论读本。
本书首先分析新时代改革的历史方位,认为中国能在短短几十年中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对难题挑战形成了有效的解决思路,取得了不凡的实践效果。其次,深入剖析了“四个伟大”就是要解决未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依靠什么样的领导力量、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问题,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改革的价值遵循。继而,分析总结了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八大领域的具体部署,指出了改革的政治保障,是用制度做保障,以领导干部为关键,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目录:
第一章 新时代改革的历史方位
一 新的时代课题
二 新的实践成就
三 新的开创意义
第二章 新时代改革的历史使命
一 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二 民族复兴与“四个伟大”
第三章 新时代改革的价值遵循
一 把人民作为主体
二 把人民作为尺度
三 把人民作为目的
第四章 新时代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 持续推进思想解放
二 坚持正确道路选择
三 保障人民主体地位
四 优化权力治理结构
五 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六 整体渐进局部突进
第五章 新时代革命的具体部署
一 经济建设
二 政治建设
三 文化建设
四 社会建设
五 生态文明建设
六 国防军队建设
七 祖国统一大业
八 外交工作
第六章 新时代改革的政治保障
一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二 新时代确立领导核心的重大意义
三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维
第七章 新时代改革的思维方法
一 历史思维
二 辩证思维
三 战略思维
四 创新思维
五 系统思维
六 底线思维
七 法治思维
书摘:
新的时代课题
现在学界对于新时代的阐释主要侧重于新的实践成就和巨大的历史性变革,实际上,新时代首先应是指新的发展趋势、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因为正是在破解新的难题与挑战的过程中,我们才取得了巨大的实践成就。对难题的破解在前,伟大的实践成就在后,不了解新时代所面临的新的问题挑战,就无法真正理解十八大以来这几年成就之辉煌,取得之艰辛,意义之重大。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意思呢?之所以强调什么样的,意即是说新时代有新的发展趋势,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要求改革必须要有新内容、发展必须要有新目标、谋划必须要有新思路,和过去不完全一样。换言之,和过去相比,在改革的任务、目标、理念上是新的。具体而言,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新的问题和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把握。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有所变化,这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强调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落后,人民主要是一个温饱问题。现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饱的问题早已解决,然而温饱需要解决之后,人们新的需要反而更多,需要领域不断拓展,同时原有的需要本身也在不断升级、要求不断提高,总而言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明显:不充分是指生产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不平衡是指阶层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们的各种需要的满足之间还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无法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法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的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要求: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所谓“三高一低”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转变,中国经济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实行创新驱动。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是无法真正崛起为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
新时代的分配关系面临新的压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把蛋糕做大,现在则必须要强调共同富裕,在继续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把蛋糕分好,这是因为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多年以来一直存在,到今天已经十分严重,决不能再掉以轻心,必须要高度重视。根据据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国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1/3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此外,从教育机会到医疗保障,中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整体呈现扩大趋势。如果说分配问题的解决在以前还可以以时机不成熟为理由予以延迟,新时代则不能如此,这是因为再过两年时间,我们就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不论如何理解,其基本的所指就是社会公正要尽可能的推动落实,共同富裕要尽可能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新时代的生态建设有了新的发展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成就巨大,但是发展代价也相当高,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环境污染问题。传统高代价的路子已经无法走通,新时代必须要扬弃传统的“工业文明”走向新的“生态文明”,实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新的挑战:改革之初,思想僵化十分严重,而今天在利益明显分化与持续开放的条件下,思想领域的分化也十分明显,在很多焦点问题上,整个舆论分歧比较大。在这种形势下,公权力如何包容多样、谋求共识,更好地实现思想引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新时代公共事务的解决上有新的发展趋势:过去强调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的管理,政府单方面的下命令、做决策。而现在民智渐开,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再像过去一样单方面的拍板决策恐怕已经不合时宜,在许多公共事务的解决上,政府、社会组织、公民、利益的相关方需要有一个协商的过程,也即多元主体的协商共治,通过协商谋求共识,追求最大的利益公约数。
作者简介:
李海青,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市委讲师团成员,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拔尖人才 与中央党校强校人才。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网《观点中国》栏目特约专栏作家。先后出版《权利与社会和谐》等个人专著10部,在《哲学研究》《伦理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类期刊发表文章近二百篇,主持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曾两次获中央党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直机关第八届青年岗位能手与中央党校强校人才。现为中直机关青联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课题组专家,北京市委讲师团特聘专家。
责任编辑: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