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哪些个人“私密”信息被倒卖?
犯罪嫌疑人倒卖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及手机实时基站查询、航班、婚姻登记、车辆、银行账号及流水等近10类信息共1万多条,交易额逾百万元。
嫌疑人主要作案手段?
犯罪嫌疑人伪造了手机机主签订同意定位的承诺,假借名义与信息科技公司签订合同,最终骗得多人的手机定位信息。
近日,湖北潜江警方从一条群众留言入手,成功侦破一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熊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目前,熊某等5人因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已被依法逮捕。
今年5月7日,一网民在潜江市公安局官方网站“平安潜江网”的“局长信箱”中留言:“本地有人利用QQ、微信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请公安机关查处……”潜江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肖天树立即指示该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深入调查。
经紧张工作,专班民警首先锁定了本地嫌疑人的身份和住址。5月11日,经过近12小时的蹲守,民警在潜江某地将犯罪嫌疑人熊某、张某抓获,并在其电脑中提取、固定了大量电子证据。经查,2012年6月以来,熊某雇请张某利用QQ、电话、微信等渠道,以“低买高卖”的方式倒卖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及手机实时基站查询、航班、婚姻登记、车辆、银行账号及流水等近10类信息共1万多条,交易额逾百万元。
熊某并非信息源头,只能算是信息“贩子”,那么问题来了——大量的公民“私密”信息由谁提供?是谁在花钱购买这些信息?
5月19日,案件上报至湖北省公安厅,该案被列为省厅挂牌督办案件。
熊、张二人几乎所有交易都在网上完成,虚拟关系错综复杂。警方经过综合分析研判,将熊某的重点上线逐一锁定。
5月27日,河南商丘,熊某的上线田某落网。5月31日,浙江温州,熊某的另一个上线冯某落网。
经查,冯某所贩卖的正是信息中相对“高端”的手机定位信息。这些信息,冯某系从网民“上海外勤”处获取。“上海外勤”的真实身份为吕某,系上海某信息科技公司员工。该公司专门承接手机定位业务,以协助客户对外勤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冯某伪造了手机机主签订同意定位的承诺,假借名义与该信息科技公司签订合同,最终骗得多人的手机定位信息。
经调查得知,熊某的多个上线如冯某、田某等人,都有各自相对固定的“客户群”和信息“圈子”,且呈放射状发散,业务涉及全国多地。这些信息贩子通过网络联系,低买高卖,各取所需,最终使得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落入买家之手。
■延伸阅读
谁会购买他人的个人信息?
湖北省公安厅网安总队副总队长邹德文分析,主要有三类:
一是出于商业目的,用于定向广告推销的商家。比如各类教育培训公司最希望学校提供学生及家长信息等。
二是为满足客户需要,搜罗各类信息的调查公司。目前,社会上存在大量的调查公司,俗称“私家侦探”,它们对外承接婚姻调查、商业调查等各类业务。
三是实施敲诈勒索、诈骗等刑事犯罪的不法分子。从警方办案实践来看,不少专业电信诈骗团伙盯上了公民个人信息。详细掌握了某人的信息后,骗子们就能“量身定做”更加专业、更令人信服的骗人“剧本”。
保护信息安全,单位、个人均需警惕
警方提醒,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关键岗位人员,尤其需要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信息安全,而相关单位也应有配套、严格的制度规范,以加强管理。
公民个人亦需提高防范意识。在向他人、私人机构提供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等私人信息时,要提高警惕,在提供的有关证件复印件上明确标示专门用途。
责任编辑:魏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