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多人受骗 警方提醒:索要账号、密码等信息的基本是骗子


近日,不断有市民反映接到“话费积分可兑换现金”、“手机银行可兑换现金礼包”等短信,却不知信息的真假。同时,警方也不断接到市民因接到此类短信而屡次被骗的案件。为此,收集了近期相关诈骗案例,以增强市民防骗意识。
一个“可兑换现金礼包”短信 男子被骗8800元
12月19日12时12分,小伙子代某接到955××发来的一个短信:“尊敬的×行用户:您的手机银行已满足兑换2000元现金礼包,请及时登录wap.955××mb.com进行领取【××银行】”。
一看是银行客服电话955××发来的短信,代某便未加怀疑,信以为真。他当即点击链接的网址,进入网页后,网页界面与×行手机银行一样。代某按页面提示依次输入密码、身份证号、手机动态密码、取款密码等相关信息。操作完毕,当他准备最后领取礼包时,他的手机又收到一条短信:“您尾号1372银行卡于12月19日12时21分在厦门自助设备取现8800元,交易后余额为96.49元【××银行】”。
代某身在河南洛阳,卡上却无端被取现数千元,很是纳闷。后经仔细观察,发现手机短信上显示的登录领取礼包网址wap.955××mb.com,比银行正规官方网址多了两个字母,原来是个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代某意识到自己被骗后立即报警。
一个“话费可兑换现金”短信 女士被骗万余元
12月8日16时许,市民洪女士接到一手机短信,称其已消费的话费累积额可以兑换现金200多元。洪女士信以为真,于9日上午8时许,按照短信内容提示,点击短信里的链接地址,打开网页后,下载了一个软件,并进行安装。接着,在软件页面,按要求输入自己的信用卡号、密码、校验码、有效期、身份证号等相关信息。
9日晚上,洪女士接到银行打来的电话,告诉洪女士,当天有她信用卡的大额消费记录,询问是否其本人消费?洪女士称自己当日没有任何消费行为。对方银行工作人员建议洪女士先对信用卡进行挂失,然后尽快报警。
由于洪女士没有开通信用卡的短信提醒服务,不知道有哪些消费项目。直至12日去银行查询交易明细时,才查清在9日、10日两天卡内共有8笔网购消费支出记录,其中仅9日就有7笔消费记录。这8笔消费分别为:京东消费490元、4917元;上海翰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消费两笔,均为500元;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490元;网银在线490元;快钱支付499元;10日华程西南旅行社4140元。确认被骗后,她立即向警方报警。
据了解,洪女士点击短信里的链接地址为:mapXXXX10086.com。其中网址里的“10086”是大家熟知的移动公司官方客服号,是洪女士未加怀疑、信以为真的主要原因。8笔消费支出合计金额为12026元。
警方提醒
无论“馅饼”多么诱人 也别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像上述案例中,受害人代某看到是交通银行客服电话955××发来的短信,链接地址里也有××银行“955××”几个数字,便未加怀疑,信以为真。受害人洪女士也是看到短信链接地址里有移动公司的官方客服号“10086”,才相信的。
其实无论对方讲得多么天花乱坠、提供多么诱人的“馅饼”,只要其最终目的是和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基本上可以断定是骗子。
民警提醒市民,一是要妥善保管好个人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身份信息和资料,尤其不要在网上随意注册、输入个人信息。一旦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一定要谨慎应对,可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咨询,切莫轻信对方而轻易操作。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