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网安部门将与通信管理部门建立完善涉嫌违法犯罪电话码号快速查询和关停机制

治理电话“黑卡”得民心、顺民意,可以有效减少垃圾信息泛滥,净化网络环境,遏制违法犯罪,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群众利益。为组织开展好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日前,公安部组织召开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要求各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配合通信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向电话“黑卡”挥出重拳,依法查处电话“黑卡”相关违法犯罪活动。
中国警察网记者从此次会议上了解到,按照部署,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将与通信管理部门建立完善涉嫌违法犯罪电话码号快速查询和关停机制。对发布违法信息的电话码号和网络账号,发现一个、关停一个。在办理案件时,要深入追查犯罪嫌疑人使用的非实名手机码号和上网卡的购买来源,及时通报属地通信管理、工商部门依法查处。
各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会同相关警种严厉打击涉枪涉爆、制毒贩毒、暴力恐怖、电信诈骗等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同时还要组织精干力量,主动经营、深挖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线索,力争破获一批典型案例,打掉一批犯罪团伙,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形成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强大震慑力,为推进电话、网络实名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同时,各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将配合通信管理、工商部门开展电话用户实名登记执法检查。充分发挥基层公安机关执法力量强、覆盖面广的工作优势,主动会同通信管理、工商部门开展排查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违规销售非实名卡的社会营销渠道。同时,督促指导搜索引擎、电子商务、供求信息发布网站以及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服务商严格查验手机卡、上网卡销售主体的合法资质,切实加强对“黑卡”销售源头的治理。
【名词解释1】电话“黑卡”
电话“黑卡”是指未进行实名登记并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实施通讯信息诈骗、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移动电话卡(含无线上网卡)。利用电话“黑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成本低,追查困难,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
【名词解释2】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日前联合印发工作方案,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为期1年的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将从源头防范、加大发现力度、从严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等多方面加大对“黑卡”的整治。
【相关链接1】“黑卡”已成违法犯罪分子“常规”装备
根据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件统计,不实名的手机卡、上网卡,已成为违法犯罪分子的“常规”装备。
据了解,近期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参与破获的58起犯罪案件中,有51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使用了不实名的手机卡、上网卡,少则十几张,多则上百张;其中包括电信诈骗犯罪案件23起,最大一起诈骗金额高达3800万元,其他犯罪案件依次为绑架、敲诈勒索、网络贩枪、贩毒、网络盗窃等。
由于“黑卡”获取途径广、使用成本低、追查难度大,犯罪分子为隐匿身份、逃避打击,往往在犯罪预备阶段大量购买“黑卡”,作案期间频繁更换,作案后随即抛弃,常常导致案件线索中断、无法落地溯源,给公安机关及时破获案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及时挽回财产损失带来了极大困难。
【相关链接2】2014年侦办各类涉网案件15.7万起
近几年,针对各类传统犯罪加速向互联网蔓延的情况,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始终保持对涉网犯罪高压严打的态势,以打团伙、打链条为重点,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打击黑客攻击破坏、网络淫秽色情、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特别是加大了对电信诈骗、网上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仅2014年,就侦办各类涉网案件15.7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7.3万人。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