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东涛在工作。苏锦安 摄
贾东涛速写
人物档案
贾东涛,40岁,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法医,二级警督。
个性言语
父母从小教育我待人要谦和包容,做事要对得起良心。
第一印象
性格爽朗,语速快,思维缜密,行动果断。
海边、渔船、渔家。
少年贾东涛曾经强烈憧憬着能有一张自己的小渔网。
那年暑假,他在母亲的指教下学织渔网,戒烦戒躁,执著编织,直至打紧最后一个网结,心底一股无法描述的幸福感喷涌而出,至今难忘。
青年贾东涛憧憬着穿警服、入警队,报考公安大学未如愿,考入华西医科大学法医专业,毕业后前往南通公安局刑警支队报到,渔家小伙圆了警察梦。
地下尸骸
江苏省海安县。一村民妻子失踪4年后,警方摸排出涉案嫌疑人是她丈夫,那男子向警方交代杀妻过程时坦白将妻子遗体埋在家院一棵梧桐树下。警方在他指认的那棵梧桐树下挖出一堆发黑尸骨。
命案涉罪嫌疑人抓到了,有了口供,但要证明梧桐树下挖出的尸骸就是被害女子本人,难度非常大。那堆尸骸送到北京检测,历时两个多月没有结果。案件移送检察院很快被退回,要求补充侦查。
陈旧尸骨检验从来都是一道横亘在科研人员面前的难题,尸骸埋在地下时间日久,已有的测析方法和科学手段均无有效解决方法。“海安尸骸”又被送回南通。
此时,30岁的贾东涛已在南通市局DNA实验室工作3年,这期间,他已把实验室购入的所有进口设备的操作流程、运转机能摸得熟透。同事后来才知,贾东涛做免疫学常规血型检测需用新鲜血液,适逢深更半夜急于检测,他不待天亮,抽自己鲜血用于检验,竟然共有三十多次。
“海安尸骸”摆在贾东涛面前,他检验——失败——再检验——再失败。他上网遍寻国外案例,获悉两篇重要科学文献参考,经苦苦琢磨,反复调整思路和方法,几乎到了没日没夜、废寝忘食的地步。
时隔20天,贾东涛的检验结果显示:“海安尸骸”与被害人父母血样的基因型符合亲子关系——“16个位点基因型成功扩增”……办案人员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警方得以成功移送案件。
江中遗骨
“海安尸骸”检测方法能否适用于其他陈旧尸骨检测?破译陈旧尸骨“骨语”成为贾东涛科研攻关的一项重要课题:搜集足够多的检材反复检验,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海量数据,据以固化“海安尸骸”成功检测方法的可重复性和检出率。
时隔一年,贾东涛与DNA实验室同事成立科研攻关小组,申报《陈旧尸骨DNA提取方法研究》课题。恰在这一年,湖南发生一起震惊三湘的恶性命案:
一名受害男子遭锤打、枪击,先被悬尸船只侧舷江水中,后被凶手夜半拖尸上岸肢解,再分别沉尸块于两县市交界江段水中。
警方擒获两名涉案嫌疑人其中一人,带他指认犯罪现场,不料此人意外挣脱,从江桥飞身跃下,溺江毙命。另一涉案嫌疑人被警方擒获后本已坦白交代,得知同伙溺毙后改口否认全部涉罪口供。警方必须找到被害人尸身,才能推进案件进入下一步司法程序。
酷暑时节,大批警员搜寻茂密山林、江岸险滩,调动专业潜水员探寻江底。两个月后,警方在一处江滩旁寻到断脚、断手各一只。这是被害人的残骸吗?
办案警方送检多家鉴定机构,由于断脚、断手骸骨在江水中浸泡日久,均被告知无法给出明确鉴定结论。后经公安部推荐,南通警方DNA实验室接受了鉴定沉江骸骨的艰巨任务。贾东涛与同事反复检测,最终在数月后正式告知办案警方,送检骸骨正是被害人遗骨。
消息传至湖南,有办案民警激动地流下泪水。一年后,那名翻供的嫌疑人在公诉后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鞋底血滴
仲春时节,凌晨时分,乡村一户人家突燃大火,年轻夫妻双双毙命家中。警方赶赴现场侦查,发现这场大火并非意外,而是有人故意杀人纵火。
摆放在一楼客厅门口的一双蓝色塑料拖鞋引起警方注意。贾东涛观察这双塑料拖鞋时发现鞋底有一滴血点,检测得知这滴血迹是被害女主人的。
不难推测,杀人现场在楼上卧室,而这双拖鞋在凶案发生后被人穿着走出卧室,下楼后留在门厅口。进一步的推断是,只要作案嫌疑人穿过这双拖鞋,拖鞋上就应该留有嫌疑人的微量人体信息。
如果只有一个人的DNA信息,这是好比对的,但要想从三个人的混合DNA图谱里找出谁是嫌疑人,难度太大。
贾东涛不敢回想整整两个多月的检测经历,他记得那些日子里领导不时地催问检测结果,而检测图谱总是不稳定。
“整错了怎么办,我良心过不去。”贾东涛说那些天焦虑不堪、度日如年,上班发愁,下班叹气,白天晚上眉头紧锁。直到检测结果排除掉很多人之后,贾东涛发现有一个人总也排不掉。
接下来,办案民警找来那个嫌疑人询问,对方心理防线很快溃败……
贾东涛正在北京出差,接到打来电话,支队长就说了这么几个字:“案子破了,你是对的啊!”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