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某,看你干的好事,已经上网了!”后面附着一个链接。收到这样的短信,您是看还是不看呢?宋先生就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点击后银行卡上的钱被转走18000元,而宋先生却全然不知,直到宋先生去银行取钱,才发现银行卡内的钱不在了。这些钱是如何不翼而飞的呢?2月9日,湖北省恩施市公安局红庙派出所披露了案件细节。
1月19日下午,恩施市公安局红庙派出所接到市民宋先生报警,称自己的银行卡内的18000元人民币不翼而飞。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组织专班展开调查。调查中,民警得知宋先生在当日10时许收到一条短信:“宋某某,看你干的好事,已经上网了!”后面附着一个链接,宋先生怀疑,自己就是在点击链接后,18000元人民币才不翼而飞的。宋先生很疑惑:“我从未收到银行发来的消费短信,钱是怎么被转走的呢?”
得到宋先生提供的信息后,民警到银行调取宋先生银行卡的流水明细,明细显示,宋先生的钱是分6次被转出去的,而这6笔钱都通过某购物平台、快捷支付平台等,最后转到了北京某网络销售公司的账户上。
就在民警加紧侦查时,1月19日下午,宋先生接到北京一网络销售公司打来的电话,询问宋先生买的货物是否确定退货,某银行卡账号是否为宋先生所有,是否将退款打到该账号上。宋先生再次疑惑了:“我没有这样的银行账号,也没买东西,退款是怎么回事啊?”
红庙派出所教导员黄玉震道出了侦查后得知的缘由。
原来,宋先生收到的短信链接为一个木马病毒,点击该链接后,木马病毒会复制手机里所有的信息,包括机主的身份、银行账号等。骗子在获取这些信息后,会利用获得的信息建立一个账号,并将账号绑定受害人的银行账号,然后在网上购物。购得物品后,又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卖家退货,并要求卖家将退款打到骗子指定的银行账号上。就这样,骗子轻松将受害人钱财转到自己账上。
现在银行卡大多会跟手机绑定在一起,银行卡每消费一次手机都会有短信提示,为什么宋先生没收到短信提示呢?黄玉震说,骗子在复制手机信息后,也会利用技术手段一并屏蔽手机信息,点击链接后,受害人在最近几天时间里都可能无法接收和发送信息。
黄玉震说,宋先生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个负责任的商家,坚持与宋先生本人联系后才打款。如果遇到怕麻烦或不负责任的卖家,也许就将钱直接打到骗子指定的账号了。
对此,黄玉震建议市民,收到这种诈骗短信,不好奇也不心虚,因为骗子就是利用受害人的猎奇心,诱骗受害人上当的。此外,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短信,如有疑惑,可与派出所取得联系,让民警帮忙鉴定。
目前,恩施市公安机关正在对此案进行深入侦查,并组织专家破解此类网上诈骗木马病毒。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