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方调取银行资料查明,小明的6万元存款遭他人69次盗刷,是通过3个第三方交易平台“刷走”的,其中最大的一笔消费记录为4000余元。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小明的手机还被骗子做了手脚,收短信的功能被屏蔽。因此,那69笔交易记录,他压根儿没有收到短信提示。警方初步分析,小明的手机可能是在公共场所使用免费WiFi时“中招”了。
骗术分析
如今,每到一个地方,不少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搜索附近的免费WiFi,越来越多的商家也纷纷开通免费WiFi。然而,一种假冒商场、咖啡馆、快餐店等商家的免费WiFi骗术正在流行,通过这种方法,用户手机中的网银可轻易地被盗用。不法分子在公共场所能轻松“搭建”出一个免费WiFi,一旦有人接入,不法分子只要15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就可窃取手机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密码,包括网银密码、炒股账号密码等。
免费WiFi不要“蹭”
民警支招
免费WiFi还是尽量不要“蹭”为好,尤其是不需密码就能连接的免费WiFi。平时最好关闭WiFi自动连接功能,用时再打开。
如果使用免费WiFi,要选择使用加密的网络,同时要格外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尽量不在使用免费WiFi的情况下输入个人敏感信息。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