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们对健康更加关注,一些电视养生节目应运而生,节目质量良莠不齐,一些节目还穿插产品介绍,使得不少人对养生存在诸多认识误区。最近,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亓大妈便向辖区民警讲述,因收看某电视养生节目,花3万元购买了节目宣传的治疗肩周炎、关节炎、风湿等疾病的药物,使用多次之后发现这些药物根本没有什么效果。
对此,石家庄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兴安派出所民警结合自身办案经验,归纳了这些养生节目忽悠观众的招数及防范对策:
首先,“专家”花言巧语抓人眼球。在这类养生节目中,往往会先科普一番,主讲人先是普及疾病知识,语言形象生动,容易吸引观众兴趣,内容也经常围绕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展开。
拆招:要学会鉴别。不能盲目相信专家所谓“养生法宝”,而要依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对症下药。
其次,“专家”天花乱坠忽悠卖药。在对疾病防治的讲解中,主讲人总是以举例的形式,“不经意”地提到某种产品对此病的疗效,诱导观众一步步走进设置好的陷阱。
拆招:“审查”专家资质。观众最好要先查明养生专家是否具备医师资质、是否正规医院、科研院所的健康专家。如果某专家解说养生知识时宣扬某产品“十全十美”,就要三思而后买。观众还要自己学习科学的养生知识,不做被别人忽悠的“营养盲”。
最后,“患者”、明星唱双簧。在很多养生节目中,总有现场观众讲述“神药”帮助自己战胜病魔的故事,有的节目还请来明星在节目中大谈养生之道,并适时宣传产品。
拆招:不轻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各类社会名人不得担任养生类节目主持。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