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
日前,浙江省义乌市某服饰公司接到多名客户投诉称,公司的淘宝交易订单资料可能泄漏致客户被诈骗。该服饰公司通过内部查询监控等方式发现,公司内新招客服贺某有盗取交易订单嫌疑,遂扭送至公安机关。经勘查,侦查员在贺某使用的电脑上发现了相关客户数据文件和网络发送痕迹。嫌疑人贺某供述,其于3月14日“卧底式”应聘到该服饰公司电商部工作,借机获得公司管理软件“E店宝”管理账户,盗取客户的订单信息后通过QQ转售给网络诈骗团伙,诈骗团伙再以订单交易不成功需退款名义对客户实施诈骗。警方查明,犯罪嫌疑人贺某非法出售客户信息1.2万余条。目前,贺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分析】
办案民警在分析此类案件的特点时认为,作案对象一般选择各电子商务公司,犯罪嫌疑人先通过应聘客服等职位“卧底式”进入公司后,利用公司网络交易管理软件盗取客户订单(包括姓名、地址、订单编号、订单内容等),并将订单信息出售给网络诈骗团伙。
此类诈骗针对性强,主要针对在各电商平台从事网络销售的公司。隐蔽性强,犯罪嫌疑人以担任客服名义进入公司参与日常运营,利用公司所授予的账号密码盗取客户信息,作案时不易被人察觉,受害人对嫌疑人的情况无法及时得知。由于不少电商网络交易业务量大,往往在接到客户投诉后才会怀疑客户信息被人盗取。
【对策】
一是公司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日常管理。电商企业相关公司要对新招客服进行必要的审查和甄别,验明和固定相关应聘信息、网络信息。
二是公安机关要及时固定证据。办案部门特别是刑侦、派出所、网警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平时要注意收集案件线索,及时开展分析研判。
三是警方要对典型案例进行及时曝光宣传。派出所要利用发生和侦破的典型案例,及时对辖区内电商负责人进行宣传教育,提醒其做好防范工作。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