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曾被要求办U盾,事后被告知U盾是假的

核心提示|石家庄市民王丽(化名)日前突然得知,自己在工商银行建南支行的千万存款只剩下了124元。存款“失踪”后,她在银行办的U盾也被告知是假的。初步统计,还有几十名储户存款遭遇莫名“失踪”,涉及金额达数千万元人民币。目前警方已立案侦查。
银行1080万定期存款突然“缩水”剩124元
拿着厚厚的一沓银行对账单,王丽告诉记者,从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她在工商银行建南支行陆续存入了1080万元人民币,而在今年5月7日,她突然得知,自己的千万存款只剩下了124元。
“那是我经商20多年的全部心血啊。”谈起自己的遭遇,王丽欲哭无泪。她告诉记者,自己在石家庄经商,在公司附近的一家工商银行营业网点开了户。“从2014年初开始,这家工商银行营业网点的一名负责人梁某就开始向我推荐一项高息揽储业务,一年的定期存款可以拿到10%的年息。”考虑到对方工商银行正式员工的身份,她在建南支行员工范某的指引下,办理了定期存款业务。“范某让我办理U盾,说为了方便汇利息。”王丽称,在范某的全程陪同下,她办理了U盾并设置了密码。此后,U盾便一直在家中保管,而她也从未用过网银。
王丽介绍,在2014年3月份办理第一笔100万元存款业务后第二天,她确实收到了10万元“利息”。此后的8个月里,她分多次陆续向该银行卡内存入了1080万元。
存款“失踪”后被告知在银行办的U盾是假的
王丽告诉记者,发现存款“失踪”后,她立刻被建南支行的员工带到营业部接待室。“他们行长拿出了一年前我办理存款时的复印件,说你看看上面的签字是你的不?你再看看上面的U盾号码,和你手中的U盾号码一致不?”王丽说,至此她才知道,自己手持的U盾号码与存单上的U盾号码不一致。
“这怎么可能呢?U盾我一直都是自己保管。”王丽称U盾从来没让其他人看过。“要不是他们行长说上面有U盾号,我到现在都不知道U盾还有编号,更不要说签字前一一核对了。”
和王丽的遭遇几乎一样,从2014年3月开始,市民田某、韩某、蒋某也都是在得到年息10%的高息承诺后,才来到建南支行存款。其中田某存款606.5万元,韩某和蒋某分别存款100万元。
韩某称发现存款“失踪”后,他同样被建南支行的员工告知,手中的U盾是假的,而为他们办理存款业务的均是建南支行客户经理范某。
让这些储户感到最不能理解的是,即使手中的U盾是假的,但是网银密码和U盾密码他们从未告诉任何人,存款是如何转走的呢?是不是工商银行的网银系统不安全呢?
办业务的是银行正式职工
自称是建南支行网点负责人的冯先生告诉记者,上述范某是该行正式职工,但是她暂时不在银行,详情不便透露。
针对石家庄工商银行多名储户存款“消失”一事,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律师齐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这些储户所述无误,工商银行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齐胜称,第一,工商银行对存款的安全有法定的监管义务。第二,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行为是代表银行的职务行为。银行不能因为工作人员个人的行为推脱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