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高考已经结束,高招工作又将开始。根据往年经验,每年高考之后,形形色色的招生诈骗案件都会进入活跃期。不法分子或中介利用考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低分高录的侥幸心理及上当受骗后碍于面子不愿声张举报的心理,通过虚构与招生部门的密切关系,以“交钱就能实现低分高录”等虚假承诺为诱饵实施诈骗,给考生家庭造成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社会危害性很大。为了防止广大高中毕业生在此期间被骗,警方发布了十大常见的招生骗术和防骗技巧,希望考生家庭建起诈骗“防火墙”。
1
花钱就可以上好学校
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向考生或家长发送“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
警方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收到的手机信息和网络消息,应多查证和咨询国家公布的正规报考咨询点或网站。
2
谎称有内部指标
行骗人谎称自己是高校招生人员或自己有特殊关系,明示或暗示可以帮考生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索取指标费。
警方提醒:按规定各高校的招生计划都将向社会公布,不可能像招生骗子所说的,只要花钱就能搞到招生指标,所谓的内部指标都是骗局。另外,不管公办、民办高校,均已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统一管理,不存在计划外招生。凡未纳入统一招生计划的,均不能取得国家的电子注册。对待此类机构或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3
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
一些中介公司或个人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向家长承诺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指标。
警方提醒: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学校无计划乱招生就无法电子注册,国家也不予认可。而且自主招生首先要在高考前通过学校组织的测试,学校测试合格,还必须参加6月份的高考。所以,自主招生并不是自由招生,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并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
4
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
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等不同的学历教育以及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甚至一些中学教师也参与此类生源组织活动。
警方提醒:这些录取通知书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会通过教育部门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5
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
嫌疑人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加盖“公章”和“录取编号”,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银行账号内。由于伪造的录取通知书仿造正品印制,且印有招生办录取专用章,考生收到通知书后,如不仔细查看,很可能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按照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由招生学校根据省、市级招办审核备案的录取名册发放,并加盖省、市级招办录取专用章。考生拿到通知书后,可登录省、市级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区(县)招生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
6
以军校招收地方生名义行骗
一些职业骗子冒充军校招生人员,号称有地方指标或特招指标、可以成为部队干部等谎言,欺骗考生和家长,有的运用高科技手段伪造军校印章、部队证件或虚构军校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从2008年起,未经教育部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共同批准,军队院校不得开办学历教育专业或按学历教育的学制、规格招收任何形式的地方委培生。军校与其他高校一样,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会收取考生和家长的任何费用。
7
假借定向招生名义行骗
警方提醒: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一般不安排定向招生,且定向招生人数、降分幅度也有严格限制,并不得收取定向费。如要报考定向
生,在志愿填报时,考生必须填有定向志愿,无定向志愿则不可能录取为定向生。
8
冒充高校招生中介机构代理人
警方提醒:国家严禁高校委托招生、中介代理招生,遇到此情况应立即举报。
9
利用特长生加分名义行骗
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对特长生的加分相关部门有具体规定。一些不法分子以特长生可以加分为诱饵,通过提供假特长生资格证书等编织圈套,骗取家长钱财。
警方提醒:教育部对于违规降分录取特长生即所谓“点招”行为将一律立案查处,对于违规录取的学生,主管部门将不得注册学籍。所以,广大考生不要轻信任何打着特长生幌子的招生行为。
10
以“高复班”名目诈骗学费
随着高考成绩公布,部分落榜考生选择复读,犯罪分子以街头小广告、网上信息、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名校复读”、“历年录取率高”、“不录取退还学费”等信息,骗取考生巨额学费,随后销声匿迹,或是当考生去上课时,发现复读班名不副实,嫌疑人以各种借口逃避退还学费。
警方提醒:复读可以,但要慎重选择。任何有资历的品牌学校都不会承诺“不录取退还学费”,进校时都将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核。
编后
如果遇到招生诈骗,一定要保持冷静,搜集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凡是利用高考招生诈骗的案件,公安机关将会及时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