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节期间,广大群众出行、网购和发送微信、短信数量大幅上升,犯罪分子也会利用这个机会作案。近日,北京警方发布反诈骗提示指出,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微信,不要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银行卡等信息,谨防被骗导致财产损失。此外,北京警方针对近期和节假日期间高发的网络诈骗案件,总结了5类网络诈骗形式。
第一类:积分兑换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各大银行、通信运营商等,给市民发送积分兑换短信、微信等,要求下载客户端或点击链接,套取对方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和银行卡密码等个人信息,利用上述信息在网上消费或划转对方银行卡内资金。
案例:沈女士收到骗子假冒中国移动发来的短信:“尊敬的用户,您的积分没有兑换即将清零,请用手机登录www.10086lyn. com并根据提示安装下载,激活客户端兑换308元现金礼包。”沈女士点开链接,按照对方指示操作后,发现银行卡内资金被划走6000元。
警方提示:犯罪嫌疑人会经常假冒有关单位以各种理由给您发短信、微信或打电话,请不要相信更不要向犯罪嫌疑人提供您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点击链接,里面会有病毒。
第二类:冒充客服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网民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以订单异常等理由,要求登录假冒的购物网站或银行网站进行操作,套取当事人银行卡号码和密码,索要验证码后,将当事人卡内资金划走或用以消费。
案例:李先生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某购物网站员工,称其订单因银行卡出现问题需要更改。随后,李先生又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招商银行工作人员,要帮助李先生解决问题,让李先生给其提供的银行账号转账,李先生先后转账12万余元,后经与招商银行客服联系,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各大银行不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的形式向任何人提供账号要求转账,出现上述情况请就近到营业网点向银行工作人员询问,或拨打正确的银行客服电话进行确认。
第三类:兼职诈骗
犯罪嫌疑人在招聘类网站、论坛、微博、相关通讯群组发布网络兼职信息,以刷单返利为诱饵骗取当事人在违法购物网站购买手机充值卡、游戏点卡、购物卡等虚拟物品。
案例:黄先生在某网站上发现一则日赚千元的兼职信息,于是加对方为QQ好友,对方称“刷单兼职”是通过在特定购物网站上进行手机充值卡虚拟消费,消费成功后会把本金和佣金返还到黄先生账户。黄先生按照提示先后消费1.5万余元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各大网站均不会制造虚拟购买记录提升网络知名度、信誉度,任何兼职工作需认真核实工作内容、性质,不要轻信未见面即要求转账购买物品的陌生人。
第四类:退改签机票诈骗
犯罪嫌疑人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的名义,要求当事人向涉案银行卡转账,或索要当事人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实施诈骗。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能够准确说出当事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迷惑性较强。
案例:白先生收到一条“航班取消、需要改签”的短信后,根据提示拨打电话,假客服告诉他改签机票要用起初支付的银行卡再次转账才能出票,出票成功后退还原购票款,白先生按照要求操作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各大搜索引擎均有官方认证电话号码,请不要相信其他任何电话号码,更不要拨打。各大航空公司和旅游类订票网站均有统一客服电话,不会要求旅客向任何账户转账汇款。
第五类: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嫌疑人利用非法手段获取当事人的网上通讯账号、邮箱等内容后,以“我是你老板”、“我是你朋友”等名义,声称发生大事急需用钱,骗当事人通过网络转账。
案例:王某发现一个陌生QQ号码添加自己为好友,而该QQ号头像是自己老公的图片,在聊天中对方自称王某老公,而且所述情况基本属实。对方称自己在德国,需要钱。王某信以为真,为其转账18万余元。随后对方继续要求王某汇款,经核实王某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请不要将即时通讯软件作为唯一的联络方式,遇到任何转账、汇款的要求,应当多途径核实对方身份。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