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食药支队在市局、总队党委的领导下,以“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为指引,立足自身执法工作实际,着力强化专业素质、完善工作机制、深化警民合作,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依法破获处置了一批大案要案及敏感案事件,为维护首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业务带动
持续提升警种专业水平
针对食药领域政策性强、专业程度高的情况,食药支队坚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执法队伍。
一是:加强食药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了解掌握目前食药违法犯罪的特点规律,编辑下发专业打击技战法、办案指引、教学片17个,开展培训210余课时,覆盖民警1万余人,有效提高了基层办案单位的识别、打击、防范能力;
二是:以战促练、促学、促建、促用,从假酒、假药等简单案件,到诈骗医保基金等链条长、手法隐蔽、取证复杂的违法犯罪,逐步提炼固化出打击食药犯罪的成型技战法;
三是:创新采取“深挖源头、根源治理”的方式,在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着力剖析背后的深层问题,奠定从根本上推动相关行政部门开展综合治理的基础,以实现从打个案,到打领域,到打整结合的转变,达到“打击一片、震慑一批、净化一域”的效果。
坚持全警行动
充分发挥联合作战优势
着眼食药案件涉及面广,成因复杂的特点,食药支队克服因警种职责和罪名管辖所带来的限制。
一是:积极推动相关警种部门建立了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协同作战平台,在重大案件侦办、专项整治工作中,形成了“握指成拳、出拳必胜”的合力效应,尤其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各部门通力合作,针对口罩、防护服等涉疫产品的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诈骗等犯罪持续开展打击,有力确保了疫情防控大局稳定;
二是: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在打击、防范中的关键作用,以执法质量考评为导向,引导和激励派出所主动发现线索、参与打击,建立起食药安防的基层防线;
三是:针对食药案件跨区域、辐射广的特征,加强区域协作,开展集群打击,成功破获全国首起跨省非法生产经营体外诊断试剂案,涉及全国16个省、100余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涉案金额达1.4亿余元。
坚持部门联动
不断增强社会共治效果

注重标本兼治,积极推动多部门协同作战。
一是:坚持联动共治,把打击表象问题与推动根源治理相结合,深入落实行刑衔接,合力破解食药领域长期性、历史性治理难题,共同提出社会治理合理化意见建议20余条;
二是:与市、区两级的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主管部门建立行刑衔接共治机制,细化明确信息共享、定期会商、案件介入、执法联动等32项具体举措,建立健全派出所、食药所“所所衔接”机制,打通行刑衔接“最后一公里”,推动食品领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三是:与检法机关建立疑难案件沟通会商、重大案件提前介入等工作机制,着力破解打击违法犯罪中的法律适用难题,为办案单位在案件定性、证据固定、法律适用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群众发动
积极打造群防群治格局

将人民群众对民生问题的关注转化为自觉参与治理的动力。
一是:坚持“以防为先、打防结合、整体防控”,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法治教育,组织民警进市场、访摊位、入商场、下社区,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识别力,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主动举报违法犯罪活动,共同营造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通并公布食药违法犯罪举报热线、邮箱,坚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全天候“接诉即办”,第一时间响应;
三是:引进外脑,邀请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的专业人员、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交流、现场培训,帮助破解队伍基础薄弱、专业知识不够的难题;
四是:与阿里巴巴、京东及食品类、药品类的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协作机制,作为线索来源和打假伙伴,共同打假扶优、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推动净化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魏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