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王旭,现任江西省景镇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王旭因在书画创作、特别是瓷画创作领域的突出成就,被选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陶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景镇德市高级工艺美术师、景镇德市美术家学会会员、景镇德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工艺美术作品展,并获得多个奖项,其作品被江西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多次在各种报刊发表并被众多收藏家收藏。
在瓷都景德镇的公安队伍中,有一位在瓷画创作领域成果丰硕的警营画家。他没有受过专业的书画艺术教育,却凭着艰辛刻苦的努力,在瓷画创作天地中开辟了一片自己的园地,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被选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他就是江西省景镇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王旭。
崭露天资的书画少年
现年54岁的王旭出生在江西上饶的一个军人家庭,自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在刚识字的年纪他就已经会对着连环画把人物形象和线条描摹得像模像样了。浓厚兴趣的促动、老师家长的鼓励、同学的赞扬,使少年王旭更坚定了书画创作的志向。
王旭从素描等基本功开始自学,为此,父亲托在上海的亲戚寄来专业理论书籍和素描全套画具。他潜心临摹教材作品,如饥似渴地钻研绘画技巧。条件简陋,他就拿家中的瓶瓶罐罐当素描对象,边练边摸索,遇有疑问就虚心向学校的美术老师请教,就这样,王旭很快熟练掌握了素描技法。凭着努力和悟性,他还自学了水粉画、水彩画、油画和国画。
“在学习创作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为画好国画,他脚踏实地从最基础技法学起,反复临摹《芥子园画谱》等经典画作,细心揣摩作品的笔法技巧,打牢基础后又遍学古今名家名作,正确的方法加上辛勤的付出,国画技艺达到较高水准。
取法自然得灵气
绘画技法学习总有规可循,但难以形神兼备。
在大量的绘画练习之后,王旭的画作虽然技法到位,但他仍感缺少灵动和气韵。反复思考后,他决定打破临摹练习的刻板路径,转身走向大自然,拜大自然为师,从中开拓艺术创作新路。
上饶地处赣浙边界,风光旖旎,山清水秀,徜徉于山麓村野、田头溪畔,大自然花鸟鱼虫、山川草木的灵气逐渐融入王旭笔端,他的画作也日益灵动起来。
高中毕业后,王旭到乡下工作。乡下艰苦的农业劳作和贫乏的物质生活没有阻滞王旭的艺术成长脚步,那里的灵山秀水反而为王旭提供了广阔的绘画天地。劳作之余,他便全身心投入写生创作,他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悟着眼前的美好景象。鄱阳湖浩渺的烟波、湖畔广袤的原野,水中欢快的鱼群、枝头跳跃的燕雀、岸边嬉戏的鹬鹭……湖区春夏秋冬的时令变化、阴晴冷暖的物候转换,缤纷景象都印入王旭脑中,流泻到笔端,绘成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图画。通过大量的写生积累,他的创作技法更加浑然天成,也使他对造化自然产生了浓郁的眷恋之情,在创作中尽情展现自然的美好,抒发对自然的热爱。
下乡生活结束后,王旭被安排到地方工作,单位几经变化,然而不论环境变化还是寒暑更替,王旭的创作热情始终不减,未有一日辍笔,画艺也日渐精进。
画与瓷的美妙融合
1993年,王旭转到景德镇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作,从此和瓷画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享誉世界的瓷都景德镇,瓷画创作历史悠久深远、艺术底蕴浑厚浓重。瓷画通过绘画与瓷艺的结合,加之陶瓷质地光洁温润、色泽鲜艳持久的特质,形成了瓷画独特的审美特征。
初到景德镇,王旭就被瓷画艺术的博大精深、缤纷绚丽所震憾。他立下决心向这令人心驰神往的领域进军,尽情领略这一美妙艺术的无穷魅力。结合自己的国画功底,他首先从和国画技艺相仿的釉下青花入手开始学习探索。创作伊始,王旭满怀信心,但第一幅青花瓷画作品出炉的场景还是让他深感意外:进炉前“精神抖擞”的鳜鱼变得体色暗淡,好似得了病一般。这是未能掌握青花的料性和分水工艺所致,他体会到,要完成一件好的瓷画作品,不仅需要作者具备深厚的绘画功底,还要掌握颜料的窑变特性、了解瓷坯的烧造工艺等专业知识,将两者完美融合在一起。
从此,王旭集中精力刻苦钻研制瓷工艺,阅读大量瓷艺书籍,对瓷土性质、制瓷流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他还遍访各地瓷艺和瓷画创作名家,虚心学习如何更好地将绘画与陶瓷结合。通过认真的学习请教、创作总结,他很快掌握了青花料性和分水技法,并按照工艺要求对笔法进行了全面改进,终于学成了青花瓷画创作技巧,由此触类旁通,拓展到斗彩、釉上粉彩、新彩等釉上瓷画领域。随后,他进一步向景德镇瓷画名家李一新、王采、吴国兴等诸多大师虚心请教,得到他们的悉心教导,加之自己的钻研领悟,博采众人之所长,终成一家之风,艺术道路越走越宽。
从薄薄宣纸到清丽瓷面,王旭完成了艺术创作的重大转变和升华。从1994年画瓷画入行到现在,转眼已有21年,在长期的创作实践和思考总结中,他逐渐形成灵活多变而又简约自然的艺术风格。王旭的瓷画创作题材广泛,尤以山水和花鸟瓷画为佳。他绘就的山水瓷画笔墨挥洒自如,布景疏密有致,意境清新自然;花鸟瓷画景物细腻逼真,灵活生动,明丽传神,受到各级专家和同仁的高度评价,为王旭赢得了广泛声誉。
已过五十知天命的王旭,从少年青春到鬓角斑白,他的书画生涯曲折而丰富,对艺术的执著热爱从未因岁月更替丝毫减少。以后,他仍将在钟爱的瓷画艺术道路上继续前行,手持画笔在粗朴的泥胎上绘就出更多更好的青花美景。
王旭 作品
丹青笔意汇瓷画
王 旭
王旭 作品
我自幼热爱绘画,中学时期便有意识地训练绘画技巧,高中毕业时已经打下了较扎实的素描和国画功底。参加工作后,我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国画创作,至今未曾间断。调到景德镇工作后,我开始接触瓷画,通过一番创作摸索,在瓷画创作,特别是在青花瓷画领域中,创作了一些作品,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收获了一些感悟。
青花瓷画和国画颇为相像,尤其是在笔法方面。但由于是在相对粗糙的素坯上作画,青花毛笔比国画毛笔要稍硬一些,弹性要强一些,但是功用和表现手法是相似的,比如在工笔画中二者都用到了铁线描,青花写意画中也常用到钉头鼠尾的鱼骨线、兰叶描线条。青花瓷画引入了国画的笔法,运笔速度有急徐、快慢、涩畅的变化,力度讲究刚柔、轻重、顿挫的结合。墨色运用也与水墨画的墨分五色相仿,用的青花料从浓到淡可分为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五色。正因在笔墨、技法等方面的相通,国画功底强的创作者,能够相对容易掌握青花瓷画这种创作形式。
从国画转到青花瓷画,最难的还是对青花料性的把握,这是青花瓷画创作者必须迈过的坎。青花瓷素坯未上釉前吸水性比宣纸强,青花料也较墨汁粗糙,因此画青花很容易滞笔,即笔拖画不动,甚至料也画不上去。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掌握笔和料之间的微妙特性,才能运用自如。在素坯上画好的青花作品,上釉之后还需经过在窑炉的高温煅烧,才算完成。这时的作品与未烧之前迥然不同,未烧之前的画面在素坯上呈黑色,上釉烧成之后则呈蓝色。有时坯上的效果很满意,烧出来之后就变了样,这种情况我在创作中也经历不少。要做到对烧出后的效果心里有数,就必须多画,反复对比烧制前后作品的差异,从中分析总结规律。没有捷径,只有实践。
要创作出好的青花作品,仅掌握了青花料性还是不够的,只有兼具扎实的国画功底,才能够灵活自如地进行艺术表达。而我也在工作之余常常深入田野乡村写生创作,试图将自己对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沟一壑的细心观察融入青花山水作品的创作中,使自己的瓷画创作展现出独有的灿烂光彩。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