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5周年报道
对话中国首批赴利比里亚的维和警察黄伟
对话中国首批赴利比里亚的维和警察黄伟
黄伟与利比里亚儿童合影。(黄伟提供)
【人物介绍】黄伟,男,目前在联合国总部维和行动部警察司担任维和警察招聘官。2000年,黄伟参加联合国东帝汶任务区维和行动,担任任务区警察总部后勤部部长;2003年,参加联合国利比里亚任务区维和行动,担任任务区警察总部改革和能力重建局局长。2001年,获得湖南省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2001年、2004年、2012年三次获得联合国和平勋章。
地处西非的利比里亚,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而又让不少人望而却步的国家。2003年,这里迎来了第一批联合国维和警察,队伍中有“黄皮肤”的中国警察的身影。1月8日,记者电话连线了目前正担任联合国总部维和行动部官员的黄伟,听他讲述在利比里亚的维和经历。
在街上不时碰到拿着步枪的人
记者:请你介绍一下最初加入维和队伍时的情况。
黄伟:2003年底,中国维和警队赴非洲前,我在湖南警察学院担任后勤处处长。我最后决定参加维和队伍时,周围很多朋友都想不通,直接反对我报名参加维和警队。报名参加维和警队这件事,我没和父母商量,他们岁数大了,当时担心父母知道后接受不了。
记者:初到利比里亚,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黄伟:我一下飞机,第一印象是炎热,没过多久制服表面就泛起一层白色的盐花。周围环境散发的神秘感,让我感到忐忑和紧张。
我们住的地方号称是宾馆,但实际上连国内一般的招待所都不如,卫生间里的水是一滴滴地滴下来的,洗澡更是奢望。之后,我们去了当地的“警察局”后发现,那里的屋顶、窗户没有完整的,仅有的桌椅都是歪歪扭扭的。屋里站着几个人,每人手里拿着一个皱巴巴的本子。
不久,我们就执行一个月左右的巡逻任务,期间走遍了首都蒙罗维亚的各个街区。这个国家遭受战乱,社会治安状况很糟糕。我们首批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警察,在街上还会不时碰到前武装分子拿着步枪,甚至有小孩子端着枪。
竞聘为任务区警察总部改革和能力重建局局长
记者:你曾在利比里亚担任任务区警察总部改革和能力重建局局长,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黄伟:我是通过竞聘成为改革和能力重建局局长的。这属于核心部门,我们的一大任务就是改革并参与重建利比里亚的执法部门,主要是警察与保卫系统,并重点对利比里亚当地警察进行重新招聘和培训。
在讨论选择联合国对当地何种执法部门最先开始进行改革重建试点的时候,我们并未直接选择利比里亚国家警察部门,而是选择了先从素质相对较高的总统卫队进行改革,成功后再将经验推广到其他部门和警种。为此,我还提议成立了一个“数据库工作小组”,负责给所有的当地在职警察建立专门数据库并存档。
耐心劝导持手榴弹的前武装分子
记者:在执行维和任务过程中,有什么令你难忘的事情?
黄伟:2000年,我曾在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相比较而言,东帝汶是执法任务区,维和警察有执法权、可以携带武器和逮捕当地犯罪嫌疑人;利比里亚是非执法任务区,我们不能携带武器,主要的工作是指导监督当地警察工作,帮助他们进行能力重建,挑战难度更大,对警察的个人素质也要求更高。
2004年的4、5月份,联合国在利比里亚开展了“DDR”行动,收缴前武装分子的各种武器并给予当地人经济补偿,但因为补偿金不能及时足额发放的问题,蒙罗维亚发生了骚乱。一次,我带着警察小分队在街面巡逻时,我们的巡逻车就被参加游行的当地前武装分子包围,其中一个人冲到我们面前,手持手榴弹作出引爆的样子,嘴里喊着“钱!钱!联合国没钱就滚出去!”遇到这种突发险情,说实话我也是害怕的。但我还是稳定住情绪,向他们耐心解释说我们是联合国的人员,是来帮助利比里亚人民的,民众的呼声我们也会向联合国反映,希望他们克制,不要在国际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在我们的开导下,男子终于冷静下来,我们也得以脱险。
记者:经常想家和祖国吧?
黄伟:在工作特别忙的白天还察觉不到,但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或遇到当地严重骚乱,我就会想家,想和平宁静的祖国。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