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相理解与支持中,他们坚守在反恐一线

1月15日18时左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公安局普恰克其派出所院内,5岁的园园(化名)正在独自玩泥巴。
“爸爸,早点回来。”她站起身来,对正准备出警的民警李涛说。
李涛,墨玉县公安局一名普通民警,曾经在处置暴恐事件中险些牺牲。妻子沈菊花也是墨玉县公安局民警。对李涛夫妇来说,家庭的责任、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教育与关爱……时刻都在考验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1月15日,人民公安报“走基层·新疆行”采访组记者见到了墨玉县公安局民警李涛、沈菊花夫妇。谈到工作和家庭,李涛,这位曾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汉子,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越是节假日,家里越冷清
1月15日20时左右,记者来到李涛的家里。房子不大,但很温馨。
“这是集资房,单位对双警家庭有照顾,所以我们选到了一套不错的房子。”正准备下厨的李涛乐呵呵地说。
“我原来可没想跟他结婚。”按沈菊花的说法,二人的结合,绝对是意外。
“现在谁都知道警察这个行业又危险又累。”从警校毕业那年,沈菊花曾不止一次跟周围的人说,这辈子找对象不找同行。
但最终,在众多的追求者中,沈菊花还是选择了李涛。“主要还是感觉他比较可靠、有安全感吧。”
“除了可靠还有浪漫呢。”李涛呵呵一笑。
李涛所说的浪漫,是一件让他既愧疚又感动的事情。
去年搬家的时候,李涛无意间发现一个盒子里放了3支早已干枯的玫瑰。那是2007年他送给妻子的生日礼物。玫瑰快凋谢的时候,沈菊花没舍得扔,把那3支玫瑰修剪了一下存放在盒子里,保留了下来。
“这是我们认识以来他送给我唯一的礼物,也是他唯一一次浪漫。”沈菊花抱怨地看了一眼李涛,李涛不好意思地笑了。
沈菊花的抱怨是有道理的。职业的性质,使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同时休假的时间更是几乎没有。认识近10年,他们俩除了除夕夜偶尔会在一起过外,其他如中秋节、元旦等,基本都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李涛唯一一次陪沈菊花逛街买衣服,还是结婚前买礼服。
“越是节假日,我们越忙。”李涛说,这样的生活节奏,他们早已习惯。别人万家灯火的时候,也是他们家中最冷清的时候。
“我想去看沙漠,还想去公园、游乐场……可是他们不带我去。”园园低着头,摆弄着手中的铅笔,“他们忙得很。”
岳父家就在50多千米外,但是从结婚到现在,每年李涛最多去岳父家两趟。
“他们都干公安,太辛苦了。”李涛的岳父说,每次他们一出去自己都“担心得很”。
默契、理解的背后,是无尽的担心
警察,翻译成维吾尔语是“萨克其”,意思就是干净、纯洁的人。
“可见警察在维吾尔族同胞心中有多么崇高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要管得住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对自己负责、对百姓负责。”李涛经常拿这句话告诫派出所民警,同时也在告诫自己:穿上了这身警服,就要担起服务辖区百姓、守护一方安宁的责任。
为了这份责任,李涛从警以来,半个月、一个月不回家已成为常态。
2014年夏天的一天20时左右,已经半个多月没回家的李涛,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
次日凌晨3时许,李涛的电话突然响起。
“这么晚单位来电话,肯定是出事了。”明知有事,但李涛若无其事地穿上衣服,像往常一样,亲了一下女儿,准备去单位。
“怎么了?”沈菊花随口问了一句。
“没事。”
“注意安全!”
千言万语,就在这一句话上。
“其实我知道肯定有事,但他不说,我也不能问,只是很担心。”
直到次日中午11点多,李涛从单位打电话报平安,沈菊花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了下来。
尽管每次都很担心,但表面上沈菊花绝不表现出来。这也许是双警家庭特有的默契。
女儿说,在家里睡不着,还是去你单位住吧
在沈菊花的床头上有一本《黄帝内经》。
“我们俩不能病,孩子尽量不让病,因为病了就没法照顾。”李涛说。
为了减少孩子生病的几率,沈菊花有时间就按医书上的方法给孩子按摩。
2013年,沈菊花经常一值班就一个多月,当时不到3岁的园园也因此成了沈菊花宿舍的“常客”。
“那时候,晚上有时候会拉警铃,我出去了园园就趴在窗户上,我不回去她不睡。”
“妈妈我害怕,不敢睡,你快点回来。”每次听到园园的这句话,沈菊花的心就像针扎般疼。
后来回到家,园园反而不习惯了:“妈妈,今天咋不在单位睡了?我在家睡不着。”
去年,园园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夫妻俩商量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但接送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跟他住得比较近,有时候我或者我的爱人接孩子的时候,顺便就把园园接到我家。”李涛的同事郝从军说。如果李涛夫妇二人晚上都回不了家,园园就吃住在郝从军的家里。或者,请别的同事将园园接到单位,陪着沈菊花一起在办公室值班、休息。
为了孩子的教育,也为了多一点时间陪陪家人,2011年,夫妻二人曾想过有一个人离开警队。
但直到现在,他们依然每天充满热情地奋战在反恐维稳一线,没人离开。
“对这份职业、这身警服有着特殊的感情,不是说离开就能离开的。”夫妻俩的回答出奇的相似。
“只是希望我们能每年有个假期,带孩子出去转转,对孩子亏欠太多了。”沈菊花抚摸着园园的头,这一刻,母爱尽显。
双警家庭需要更多关爱
□本报记者 王一鸣
“爸爸妈妈又在骗人!”当5岁的园园嘟着嘴,用稚嫩的声音说出这句话时,记者从李涛、沈菊花夫妇的眼中看到了无奈、伤心和愧疚。作为双警家庭的女儿,园园很难享受到同龄人相同的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呵护。
每次出门,园园都要“任性”地让李涛亲一下自己;每次出门,李涛、沈菊花夫妻二人话不多,基本只有四个字:注意安全!
每次回家,沈菊花最怕看到的是园园站在门后哭,或者躲在墙角一言不发;每次回家,沈菊花最怕李涛的电话响起,因为每次电话响起,就意味着丈夫可能要增加一次危险。
南疆地区的反恐维稳形势让很多双警家庭将家从旅馆变成了餐厅。夫妻二人哪天能陪着老人孩子吃个饭,是他们最高兴的事。
夫妻双方互相的理解与支持、对警察职业的热爱,让他们选择在南疆这片特殊的环境下坚守了下来,为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据了解,墨玉县公安局目前有18个双警家庭。记者在墨玉县公安局采访期间,经常在食堂看到几个四五岁的孩子跟着民警一起打饭。在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声里,我们很难读懂背后到底有多少辛酸的故事。南疆双警家庭真的需要更多关爱。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