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疆温宿县公安局巡逻防控大队

巡逻防控大队民警冒雪开展街面巡逻。行海洋 摄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公安局巡逻防控大队的岗位职责中,第一条就这样规定:巡逻防控队员在处置暴恐、骚乱事件中,担负攻坚、突击任务。
今年以来,这支刚成立仅1年的队伍日常接处警1700余起,完成抓捕任务60余次。近日,人民公安报“走基层·新疆行”采访组记者走进温宿县公安局巡逻防控大队,感受这支年轻队伍的成长。
“大家都知道这个队伍不好带”
“大队已经1岁了。”大队长焦玮笑了笑告诉记者,“当初我也打过退堂鼓,大家都知道这个队伍不好带。”
2013年11月18日,经过前期的紧张准备,温宿县公安局巡逻防控大队正式成立。来自交管、治安等不同警种的民警、温宿县招录的事业编制民警以及协警等100余人组成这支队伍,开始担负起巡逻防控、反恐处突的重任。
大队第一次集合点名时,焦玮觉得“有点心凉”。一部分队员“连立正、稍息都做不整齐”。不过他也理解这种状况,大队30余名事业编制民警来自兽医站、抗震办、农业经营站、学校等不同单位,“毕竟他们刚来,对公安工作并不了解”。
而这些半路转入公安工作的队员们也有各自的不适应。队员依地热斯说,“值夜班的时候最难受”,巡逻结束后还要在单位备勤。他一开始有些后悔:为什么要来这里。之前在农业经营站工作,依地热斯每个双休日都可以正常休息。他甚至对这种工作方式有些想不通:“晚上街面那么安静,根本不用巡逻。”
同样,队员阿不都赛买提也觉得“哪有什么不稳定因素”。对于同样在农业经营站工作过的他来说,整个公安系统紧绷的神经,他很难适应。加上刚开始工作时,穿着几公斤重的防弹衣进行5公里跑步训练以及各项技能学习,这个小伙子几乎丧失了信心。
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少、工资待遇差,依地热斯和其他想不通的同事们甚至还去找领导集中反映问题。
“要转变意识,也要提升技能”
焦玮知道,新进民警的意识一时难以转变,“只能找机会了”。他找来之前暴恐事件的资料,让大家了解、学习。在队员们熟悉工作之后,他会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带上没有经验的队员,跟随学习。
“有了实战体验,认知就不一样了”,每次任务之后,焦玮会组织几个人开展一场内部交流,“这种方式要比一味地告诉大家提高警惕更加有效”。
阿不都赛买提也这样觉得。今年8月份在乌什21天的搜捕任务让他印象太深刻了,“玉米地里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可能会有人冲出来”,皮肤被玉米叶子磨到出血,吃不到热饭,2天只睡了4个小时。而一只在庄稼地里跑动的流浪狗都曾让阿不都赛买提紧张到手心冒汗。“突然觉得自己的工作每时每刻都可能存在危险。”他说,“我们维吾尔族有句话,‘天天没事,就是天天有事’。”谁也不知道危险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同样,当搜出管制刀具和非法书籍的时候,依地热斯也感觉到了紧张,“万一他制造了伤人事件,后果不敢想”。
在队员们思想意识转变上,焦玮在等待恰当的时机。不过,体能和实战技能的提升不能等,在不影响日常工作开展的前提下,大队已经举办了4期警务技能培训班,完成40余人次的事业编制民警培训,同时配合具有实战效果的反恐演练20余次。
12月11日,温宿下起了雪,大队的培训班暂停了室外技能训练,转至教室进行业务授课。曾当过老师的艾合买提·买买提说,一年的公安工作让他已经步入正轨,“结合工作经历,再来学习法律法规、情报信息收集,效果很好”。刚转入公安工作时,从拿笔到拿枪,艾合买提自然不适应,不过,有经验的民警会给他提醒和帮助,“我们相处得很好”。
“团结起来才能形成最强战斗力”
这次招录,大队有4名协警顺利成为事业编制民警,刘东是其中的一员。
“在大队里,兄弟们的情谊很深。”刘东说,他喜欢这种氛围。
在培训班上课的同时,大队组织了一次捐款。队员告诉记者,大队民警艾合买提·阿吾提的儿子刚过一岁,几天前在家门口被车撞倒,夭折。
艾合买提是从抗震办选拔的事业编制民警,去年到巡控大队的时候,儿子刚刚出生。艾合买提很愧疚,“没有带过孩子一天”。不过,此时队友们的帮助让他感动。艾合买提说,他开始真切感受到警察身份的重量:“孩子出事后,我的意志变得坚定了,我想努力维护大家的安全。”
焦玮希望看到队员们发自内心接受警察这份职业,希望大家更紧密团结,“团结才能形成最强的战斗力”。每一次搜捕任务的执行都是对队员们的实战考验,不管是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暴恐袭击案相关嫌疑人的抓捕还是连续近一个月的野外搜索,“在现场,我们就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
采访中,队员们都会提到“责任”。在焦玮看来,这就是队伍的成长。
巡逻防控大队成立刚1年,作为温宿县公安局最大的部门,处于反恐处突工作的第一线。焦玮说:“1年走下来,队伍进步真的很大。”用刘东的话说,“看到队友就像是打了一针强心剂”。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