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匆匆那年》中有这样一幕:片中主角和一帮同学在溜冰场玩耍,忽然与另一群人因故吵闹,一言不合双方就打起来了,片中那个年代流行的滑冰场配上怀旧的音乐让人禁不住回忆起若干年前,年少时的无知无畏、勇敢冲动……
办公桌上翻开的一本案卷将我的思绪带回了现实,这起案件与电影有着类似的情节:11个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吃饭闲聊间,有人说“小符,有人说最近要收拾你”,“是男人就别玩阴的,要打就约好打!”小符愤愤地说,在场的人一商量,“现在就约,是兄弟就一起走”。之后11人带上镐钯、锯齿刀,在约定的地点与对方七八个相仿年纪的人“狭路相逢”,出手互殴,一番打斗致两人轻微伤,最终组织斗殴并在斗殴中参与打斗的8名年轻人被公安机关以聚众斗殴罪移送审查起诉。
持械聚众斗殴,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是阅卷时留下的印象,然而在看守所讯问室里,隔着铁窗看到的却是8张稚气未脱的脸。他们都有着掩饰不住的紧张和懊悔,“阿姨,是小符被别人欺负,我们都是兄弟,帮他出出气,我真的不知道这是犯罪”“阿姨,我再不和人打架了,我知道错了”“阿姨,我期末考试没考成,出去还能上学吗”……
带着复杂的心情,从看守所回到了办公室,喝水的工夫,在看守所参与到场讯问的嫌疑人父母们陆续赶来,诉说着因为工作繁忙而对孩子疏于管教的后悔,诉说着看到平时在家百般宠爱的孩子一朝踏入看守所大门的心疼,诉说着对殴斗中受伤孩子的歉意……听着一句句请求从宽的话语,我心里也不免增添了一分沉甸甸的痛。
送走了家长,我坐在办公桌前不禁想到,本案中大部分嫌疑人在案发时都以为只是帮朋友壮胆,是为了“讲义气”跟着去打架,在打架的过程中虽然都持械,但在打的过程中都不敢贸然使用或出手,拿着家伙却都赤手空拳的打。8个年轻人就是一时争强好胜却逾越了法律的边界。看守所中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其实已经给了这些平时在家娇生惯养的孩子足够深刻的教训,考虑到本案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不大,不致再发生社会危害,我们与家长沟通了帮教条件,最终对8名犯罪嫌疑人作出了将逮捕改变为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的决定。
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这天我们来到蟠龙塬进行“两率一度”宣传,车行至村口岔路,下车准备问路,细一打量,居然是小符。说明来意后,小符主动给我们当起了法律宣传员,带着我们入户调查、发资料、讲法律。我们从乡亲们口中得知,这孩子自从上次被取保回家后,手脚勤快了,懂礼貌了。
关于青春期的冲动和莽撞,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当你不能安然度过时,公安民警愿助你一臂之力,毕竟,谁的青春不叛逆?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