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9日,安徽省亳州市公安局邀请辖区学校师生走进110指挥中心,参观110报警服务台。 刘勤利 摄
“您好,这里是110报警服务台!”这是一条维护百姓平安的热线,这是公安机关指挥的一条中枢神经。
1986年1月10日,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110报警服务台,正式开展110接处警工作。29年过去了,全国各地坚守在110报警服务台电话前的“接线员”,日日夜夜辛勤付出,时时刻刻守护在百姓身边。
电波另一端的“帮救”
快一秒钟,群众的生命就多一丝希望,110报警服务台时常与时间赛跑。
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曹军经常说:“110报警服务台应该是群众的知心朋友,群众的困难就是110报警服务台的困难。”他讲述了2014年的一次难忘经历——
“铜陵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吗?我老婆突发疾病,很危险,正从无为县赶往铜陵市人民医院,请求你们帮助。”这一刻,警情紧急,曹军迅速与交警部门联系,确保急救车辆一路畅通。为让急救车辆快速通过收费站,曹军与收费站工作人员联系开通“绿色通道”。
病人在第一时间被送到医院救治,脱离了危险。病人的丈夫感动地说:“我老婆的生命是铜陵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抢’回来的。”
110报警服务台工作单一、枯燥,许许多多“接线员”却多年如一日,用时间、用行动诠释“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的真谛。
山东省招远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调度科梁世存在工作之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为民服务的新路子,不断完善各层次各行业的短信群组,把短信平台作为服务群众的“利器”。
2014年国庆,秦女士买车票去济南,发车前15分钟时突然发现新买的手机落在出租车上,心急之下拨打了110。梁世存立即给出租车群组发一个短信,10分钟后手机完璧归赵。
最信赖的守护者
110报警服务台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直面犯罪的搏斗,没有直面群众的感动,只有不间断的声波与求助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但有很多民警,从电话线那头真实地走到了百姓身边——
2005年1月,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民警祁福孟从社区民警岗位调到分局110指挥中心负责接处警工作,他通过110与空巢老人薛光辉结下不解之缘。2012年夏天,薛光辉因病需要到医院诊断,祁福孟开车送老人往返于家与医院之间。祁福孟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心脏病,开车时脸色苍白,浑身上下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就这样一直坚持到老人确诊住院。
在老人住院期间,祁福孟还常带着老人爱吃的三鲜馅饺子来到老人病床前。老人过世后,他的老伴一度情绪低落。祁福孟就和妻子隔三差五带着水果去劝慰,让老人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老人在日本定居的女儿对祁福孟说:“我们做儿女的没做到的,您都替我们做到了。”
警爱民,民谢警。
2014年7月14日,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桃源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一名女子躺在路边,对于民警的询问不理不睬。民警立即将情况上报南昌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
南昌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民警陈曦接报后,随即指令将女子带回派出所妥善安置,同时根据女子的体貌特征,认真对近半年来档案库里的走失人员备案记录逐条比对,逐个打电话进行核实。
近4个小时过去了,他终于联系上了女子的家人。女子与家人相聚时,家人是带着锦旗来到南昌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
一切为了“平安”二字
“我们时刻在您身边!”这是他们的铮铮誓言。
2014年的一天夜里,大到暴雨,110岗位需要加勤。北京市公安局勤务指挥部民警高艳艳把儿子哄睡后,锁好门窗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
第二天凌晨1时,暴雨停止,险情都处理完了,高艳艳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家里所有的灯都亮着,高艳艳飞奔到卧室,床上却空无一人,原来孩子害怕雷电躲进了衣柜里。
他们把自己奉献给了三尺见方的报警服务台,但在忙碌的同时对家人感到愧疚。这一切,只是为了“平安”二字。
即便是遭受病痛的折磨,却仍执著地守护在那最热爱的岗位上,直到领导“下令”让她到医院治疗。她就是陕西省石泉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民警杨寿美。
2012年,杨寿美患乳腺癌的初诊结果出来了,可她却因工作忙始终没去复查,医生只好将诊断证明寄给她的家人。在局领导的“强硬”安排下,她住院接受手术。
术后不久,她说:“110指挥中心的几个小姑娘是新来的,我要尽快帮她们熟悉业务。”领导拗不过她,只好给她定下规矩:一切以身体为重,若身体不适必须回家休养。就这样,她顶着假发、拖着浮肿的身躯,用那双因药物反应而掉光指甲的双手熟练地调度处警、操作监控。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