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缝太宽,时间太短,悄悄从指缝间溜走。不经意间,又迎来了新的一年。白天处理公事,晚上伏案写作。回望2014年,我几乎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
当同学在聚会、谈笑风生时,我坐在电脑前辛苦码字;当朋友在逛街、享受生活时,我点着夜灯整理文稿……
有人问我,天天写这些文章,到底得到了什么。我想说我没有时间考虑太多,只是想离梦想更近一点。
文字的世界里充满了阳光和色彩。2012年,我被单位推荐参加新闻报道员培训,这让我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从此与文字相伴。
两年来,即使在家中休假,我也从未停止过写作。每天早上一睁眼,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报纸电子版,看得入神时经常错过吃早饭的时间。为此,我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雅号——“报呆子”。坐在内勤室,只要看到报警电话,我会第一时间接起来,听到有新闻价值的警情,便背起相机和出警民警亲临现场。
角度决定高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我看问题的视角慢慢发生了变化。一起简单的家庭纠纷,一件为民服务的小事,一句暖人心田的话语,在别人看来再平常不过了,我却能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去年夏末秋至的一个晚上,我跟随民警处理一起家庭纠纷。女报警人因为和公婆关系不和,公公趁着儿媳不在家,用木棒将儿媳家的玻璃砸碎。我们到了现场,老汉先是闭门不见,好不容易敲开了门,老汉不点蚊香,不开电风扇,和我们装起糊涂。民警将计就计,忍着蚊虫叮咬给老汉做思想工作,几个回合下来,老汉坐不住了,认了错,服了软。临走时,老汉问民警,你们不怕蚊子吗?民警打趣地回道,大爷,蚊子不咬警察!
听到这句话,我既感动又心疼。民警也是普通人,也会怕热怕蚊虫叮咬。可为了将事情处理妥当,民警不得不做出牺牲和让步。事情虽小,意义很大!为了把民警的甘苦尽快报道出去,那晚回去之后,我没有立刻休息,而是来到办公室,把这件事一字一句的码出来。很快,《蚊子不咬警察》见诸报端。
现如今,我已经不满足于报道本单位的事情,把目光也延伸到兄弟单位。因为地域的局限性,大多数时候我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电话来完成采访。为此,一个月的电话费从原来的90元涨到了现在的200多元。每每见到基层民警服务群众的感人故事,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时,心中都会充满着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古罗马哲人塞涅卡曾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我是幸运的,知道自己的目标与方向,而且一直向它迈进。不管前行的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即使有惊涛骇浪,即便摔了跟头,我也会收拾好心情,踏浪扬帆。
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只想离梦想更近一点。
责任编辑: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