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能 画
不管怎么说,在大家的嘴上,林法制能当上这个法制科科长跟林局长是有直接关系的。
林法制刚当上法制科科长,局里就开始传播一种流言。一开始林法制不知道,等他听说,已是一周之后的事。这时全局上下早就传遍了。如果说还有一个人不知道,那就是刚上任不久的林局长。
传言跟林局长有关。说是林法制跟林局长有亲戚关系。但具体是什么亲戚关系,说法不一。有说两人是本家,这明显是从都姓林上推测的,实际上两人根本不是一个地方的人。有说林局长是林法制的姑父,但据有心人核实,林法制没有姑姑,表姑也没有。有说林局长是林法制的舅舅,这更被证明是无稽之谈。还有人说林局长是林法制七大姑八大姨的堂弟的表叔的外甥,这就扯得远了,连精于破案的刑侦大队王大队长都表示对于查明该传言真实与否无能为力。
但是仍在传,越传越邪乎。唯一能证明这种关系存在的就是林法制能当上这个科长,跟林局长的一句话有关。据说林局长在局党委会议上替林法制说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这句话改变了林法制的命运。
但是这是一句什么话,说法也不一。据一位参加了局党委会议的领导说,林局长的原话是“林法制是局里难得的既懂专业又能坚持原则的法制干部。”这话听起来像是真的,因为说法很专业。但是另外一位同样参加了局党委会议的领导撇了撇嘴,表示了对这种说法的不屑,他说他听到的林局长的原话是:“林法制这个人他听说过,觉得很不错,是个好同志。”这话听起来是领导干部的语气,所以也可能是真的。
事实上连这两种说法也都是听来的,没人找那两个领导核实过。
据后来又有人说,那两个领导听到这两句话,都矢口否认,不承认自己说过那样的话,当然更不会承认那是林局长说过的话——当然他们也可能是在撒谎,因为起码的政治觉悟告诉他们,乱说话,特别是乱说不该说的话,特别是乱说关于自己领导的不该说的话是会影响自己政治前程的。
总之,不管怎么说,在大家的嘴上,林法制能当上这个法制科科长跟林局长是有直接关系的。
一开始流言只是在外围传,没人向林法制证实。林法制只是隐约感觉到一种神秘的令人紧张的气氛,他注意到身边的人近来都喜欢咬耳朵,像是背着他在计划什么对他不利的阴谋。看到他了,就停下,富有意味地瞅他一眼,装作若无其事地离去。这让他不由后背发麻。他有心想叫住他们问问,但他们既然不愿说,他也就不好问。他只好拿古人的话劝慰自己:“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扪心自问,没做什么亏心事,那么就“不怕鬼敲门”。话是这样说,心里总觉得不安。
谜底揭开已是一周以后。林法制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看,是入警培训时睡上下铺的冯皓。因为睡上下铺,入警培训时两人关系不错。培训结束,一个分到城关派出所,一个分到法制科。派出所忙,两个人见面就少了。偶尔碰到,还会坐在一起闲聊半天。这冯皓性格跟林法制差异很大,林法制偏静,或者说有点内向;冯皓做事风风火火,甚至显得有点鲁莽,但两人偏能说到一块,或许这就是性格互补的结果。冯皓本想去刑警队,结果分到社区当了个片儿警,老大不情愿,当初还是林法制给他做的思想工作。
冯皓给林法制打电话,林法制并不意外,接了却听冯皓说,行啊,哥们,发了!
发什么了?林法制一头雾水,以为是说他当上科长这事。
别跟我装蒜!没想到你还有这层关系,不是今天听说,我还不知道。你保密工作做得真好。
你到底在说什么呀?林法制越听越糊涂。
不都在传了吗,你还跟我装什么大葱!冯皓有点不高兴。
哥哥我求你了,你到底在说什么呀,我真不明白。
冯皓看林法制不像装的,才把听到的一五一十讲了,讲完还说,跟你家林局说声,把弟弟调到刑警队呗,弟弟在这社区真是呆够了。这林法制才算明白。哦,原来我这科长是这样当上的。
你听谁说的?林法制问冯皓。
听谁说的?都知道了,就你不知道?唉,你们到底有没有那层关系呀,没有明说,别浪费弟弟的感情。
没有。林法制说。
没有?冯皓笑了,真没有?你别哄我。我知道你哄我。看,你笑了。我就知道你不会跟我说实话。我不就想调到刑警队吗?看看你——好了,好了,不跟你瞎扯了,爱说不说,兄弟完全靠你了。
挂掉电话,林法制倒笑了。他想起其实前几天有人试探过他,问他跟林局长是什么关系。他没明白那人是什么意思,就说没关系。那人看了看他,明显不相信。现在看来,真的都在传。他知道解释是没用的,相信你的你不解释他也信,不相信你的你再解释他也不信,倒不如来一个沉默是金。
再说了,这种传言对自己也并不完全是坏处,如果大家都认为他跟林局长有关系,那至少以后的工作就容易开展得多了。所以,林法制想了想,决定以后谁再问,就给他们一个微笑,什么都不说,任他们猜去吧。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法制支队)
责任编辑:新闻眼